宜昌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6-23 11:55:16

宜昌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特约栏目主持:李崇光

男,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与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农业部软科学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农产品营销学》等多部著作;70多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导读:不知何时“省长的粮袋子,市长的菜篮子”成为了农业人的口头语,说起这个“菜篮子”,人们就会想到蔬菜这个行业,想到这个行业湖北人就会说到高山蔬菜,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高山蔬菜也算是首屈一指,然而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流下,宜昌市蔬菜产业仍在行业管理缺位、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配套、稳定的政策。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占地面积

2.1万km2,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都有。宜昌城以东的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属丘陵山地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县属于山地,是中国二级阶地东端,崇山峻岭、峡谷交错。在市域总面积中,山地占69%、丘陵占21%、平原占10%,构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形成了不同的海拔,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城市蔬菜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宜昌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随着经济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宜昌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推进,宜昌市蔬菜销售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宜昌淘宝馆、物联网等销售模式走在湖北省前列,起到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蔬菜直通车自产、自销、自检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蔬菜自给率、质量合格率及老百姓满意度,让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同时当地注重品牌的建立,加上龙头企业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取得颇好的成绩。

1.1 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稳步增加

2014年,宜昌市蔬菜种植面积12.302万hm2,比2013年增长4.8%。蔬菜总产量396.56万t,比2011-2013年平均值363.412 5万t(2011年339.967 4万t,2012年366.064 6万t,2013年384.205 4万t)增加9.1%。

1.2 经营模式发生转变

随着蔬菜产业发展,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由早先农户生产转变为公司+农户、大户+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新型经营模式。

1.3 “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建设颇具成效

截至2014年底,全市蔬菜产业“三品一标”认证达到233个,其中无公害认证194个、绿色认证33个、有机认证2个(森源和大自然)、地理标志4个(昭君眉豆、宜昌百合、邓村薇菜、五峰香葱)。截止目前,全市蔬菜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森源”、“一致及图”、“火烧品及图”、“特妙”、“长坂坡”),湖北省著名商标9件、市知名商标11件。

1.4 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

宜昌市已建成市级蔬菜标准园36个,面积达2 667 hm2;36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实现质量追溯软件全覆盖,积极录入追溯信息,实现产品二维码可追溯。抓监督抽查,每月对城区周边蔬菜基地2次例行抽检,每年对全市标准化示范基地抽检。2014年省级农残抽检合格率99.5%,比前3年平均值99.2%增长了0.3个百分点(2011年98.5%,2012年99.5%,2013年99.5%)。

1.5 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截至2014年底,全市蔬菜产业拥有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9个,分别是宜昌山里来、湖北中蔬、宜昌大自然、湖北森源、湖北仕外田源、湖北一致魔芋、湖北长阳火烧坪、湖北特妙、湖北富程魔芋;拥有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个。有利的地理条件,形成宜昌蔬菜的一大特色――高山蔬菜。长阳、五峰等地海拔较高,平均达到800~1 500 m,兴山、秭归偏低,形成阶梯的海拔高度,满足了蔬菜周年供应,而且长阳的萝卜、番茄等种植颇具规模,形成了产业化,远销全国各地。

2 宜昌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管理缺位,缺乏统一调度、协调管理部门

蔬菜产业涉及方方面面,不仅属于农业部门,从基础设施角度看,还涉及水利部门、电力管理部门等;从生产资料角度看,涉及物价管理部门;从市场角度看,又涉及质量检测和物价管理部门等,实际生产中,统一调配起来难度大。单一部门想推动产业发展,达到预想的效果是不实际的,需要市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专班通力合作来协调和统筹整个蔬菜产业管理工作。

2.2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资金运转不灵

“菜篮子”工程是宜昌市一项重大工程,由于市级财政资金有限,没有大额资金的投入,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一是蔬菜产业不是宜昌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出台的相关政策远远不及,且没有重大项目资金的融入。二是对企业扶持政策不够。蔬菜示范基地的前期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规模化经营的管理者普遍反映前期的基地建设投入巨大,如水、电、道路、滴灌以及沟渠等的投入成本过大,而补贴很少;如在大棚建设中棚的建设标准不明确,跨度6 m和8 m的造价显然不一样,但补贴政策上没有区分。这样一来,就会套牢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资金,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造成运作困难。另外引入资金也比较困难,如采用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由于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往往造成利息过高,负担过重。据夷陵区雨露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2012年从建设银行贷款200万元,担保费加上利息支出就达到26万元,再加上民间融资150万元,年息22.5万元,光利息就48.5万元,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使产业发展更加窘迫。

2.3 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没有实现全覆盖

“菜篮子”工程提倡的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目前企业的检测中心配备不齐全,即便配备了检测仪器的企业,操作规范性仍然欠缺,没有严格的检验检测及信息化监控体系来规范。目前市面上的蔬菜,不仅仅有示范基地的蔬菜,还有其他一些基地生产的蔬菜,而这些蔬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检验检测,种植期间质量控制是否到位也不得而知,这就造成示范基地生产的蔬菜与其他蔬菜出现无序竞争,实现不了“优质优价”。

2.4 蔬菜产业发展所需技术及人才缺乏

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必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市政府对技术队伍建设和技术水平提高缺乏足够的支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缺乏一个公共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以方便蔬菜行业的技术人员交流;②蔬菜产业是高技术产业,要求蔬菜技术人员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把握市场动态和国家政策;③实践出真知,企业大多雇佣有经验的老牌蔬菜技术人员,但他们缺乏信息化技术知识等。

2.5 机械化程度不高,造成劳动力费用高

蔬菜产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期间投入大量劳动力,造成劳动力费用偏高。而且目前滴灌系统与沼液的输送结合起来使用也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导致机械化程度不高,从而加大了劳动力的投入,加重企业的负担。目前企业所能雇佣的劳动工人存在以下特点:①老龄化,男工普遍在60岁以上,女工普遍在55岁以上,原因在于农村的年轻人大都在外面打工;②技术水平低,工人多数是文盲或者半文盲状态,这就造成先进的技术推进迟缓;③一般采用临时雇佣,用工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同时工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也不高,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后机械化代替人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 产业发展建议

3.1 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的建议

①建议以市政府的名义关于宜昌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把蔬菜产业的发展落到实处,不要只体现在红头文件上。

②建立长期、配套、有效、稳定的政策体系,让企业安心放手去做。

③制定银行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及财政奖励政策。

④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争取一切可利用的项目来源,支撑农业的发展。

⑤设立蔬菜科技研发基金。

⑥完善现有政策的标准以及不明确政策的修订。

3.2 蔬菜产业发展方向建议

①在保障现有露地和设施栽培面积的基础上,争取提高蔬菜质量,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超越。

②每个企业不要统一化要求,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情况下,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企业特点。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链。

③注重品牌效应以及宣传,注重龙头企业的发展,最终面向全国以及全世界。

④时刻关注蔬菜市场动态,在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下,采取少量的政府干预。

参考文献

[1] 冉瑞碧,王远全,王爱民,等.重庆市万州区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2012(6):48-51.

[2] 汪新胜,陆玲,王记安,等.孝感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蔬菜,2014(24):55-59.

[3] 徐云松,冯毅.稳定物价需从“菜篮子”工程抓起[J].经济论坛,2013(10):167-169.

[4] 曹萌,刘瑞涵,王良忠.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J].长江蔬菜,2013(24):71-73.

[5] 袁伟,顾掌根,褚伟雄,等.嘉兴市蔬菜生产科研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27-129.

[6] 丁俊,叶筠.蔬菜产业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4(15):38-40.

[7] 杨建国,左小义,舒展,等.湘西自治州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4(22):65-67.

[8] 李友星.阜南县蔬菜化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4(7):76,81.

[9] 杨倩梅.景洪市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2014(4):57-58.

[10] 张慧.寿光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业信息,2014(3):273.

[11] 宋元周,丁祖明.铜陵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4(9):81-82.

[12] 于振华,陈立新,于杰,等.黑龙江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北方园艺,2014(11):170-173.

上一篇:高职学生宿舍实施5S现场管理的探索 下一篇:高职锅炉设备及系统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