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中国古典名著

时间:2022-08-26 07:12:04

如何教中国古典名著

中国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为例,这册教材中第五组单设了名著欣赏单元,这个单元4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分别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长文短教一直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而这些节选通常都有着非常宏大的背景,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故事背景,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另外,一些节选部分通常编者又进行了删减和改编,那么如何才能教好中国古典名著呢?

一、抓住背景语句,拓宽知识面

教学古典名著,离不开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离不开事件和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名著的节选部分由于篇幅所限,用来揭示历史背景的笔墨通常比较少。那么怎样才能深入历史背景呢?

如《晏子使楚》中的开头一句:“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看似简洁,传递出来的信息却非常丰富。众所周知,“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你攻我伐,“春秋五霸”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外交官频繁出使,奔走于各国之问,这是时代的大背景。还有一句“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更值得揣摩。这话意味深长,大家都知道“弱国无外交”,晏子最终受到礼遇,除了本人的外交才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齐国。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对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就得到了提升,看待这个历史问题也就能够更全面,更准确些。

二、紧密联系原著,进行延伸阅读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明明周瑜让鲁肃探听诸葛亮的动静,鲁肃也已经知道诸葛亮向他借船之类的信息,他为何不向周瑜汇报,反而私自帮助诸葛亮实现了借箭的计划?”

课文《草船借箭》只是节选。要弄清楚学生提的这个问题,必须带领学生延伸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三国演义》第42-46回。阅读后,大部分学生认为,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不忍心看诸葛亮计谋失败而获罪。这些观点体现了学生对鲁肃这个人物形象的基本认识。不可否认,《三国演义》中刻画的鲁肃形象的确是忠厚老实、慷慨大方的。但仔细一想,似乎仍有疑问。比如鲁肃是否一贯都是忠厚老实呢?《单刀赴会》不是他为除去关羽而亲手导演的吗?只不过最后失败了,反而成全了关羽的美名。鲁肃是否真的是诸葛亮的朋友呢?是否就仅仅是以上原因,才让他选择了帮助诸葛亮?要彻底解开这个结,要看看当时的天下大势,还要延伸到《三国演义》原著中。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不战而降荆州,一时气势极盛。在刘备奔逃于江陵之际,曹操的“会猎于荆襄”的檄文也传到了孙权手中。江东人心浮动,孙权害怕曹操消灭了刘备后,又跨江而来,毁了自己三世基业。却又不敢现在就翻脸,公开对抗曹操。紧要关头,主战的鲁肃请命出使荆州,游说刘备,带回诸葛亮,制订了“联刘抗曹”的战略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到了周瑜军中担任军师,诸葛亮也就成了刘备的全权代表。试想,如果让周瑜定了诸葛亮的罪,乃至军法从事,杀害了诸葛亮,那么“孙刘”联盟将不复存在,先前定下的国家战略也就落空,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对东吴极为不利。鲁肃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屡次劝谏周瑜不要对诸葛亮动手。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鲁肃还是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可见要让学生准确认识鲁肃的形象,离不开对原著的延伸阅读。

三、捕捉还原点,彰显“文言”特色

许多名著,编者在将其选人教材的过程中,为了适合学生阅读,对其文字进行了处理,让其更接近学生现有的阅读习惯和水平。但就是因为这一处理,语言便失去了原来的魅力。此时,我们把原文与课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原文有的语言似懂非懂,不似课文这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恰恰彰显了语言的魅力,更能吸引读者。

除上述方法外,在上完名著节选欣赏课后,还可以推荐学生读读原著,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深化对名著节选部分的解读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地钢小学

上一篇:谈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一念之间 李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