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的制作和排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6 05:56:41

《表格的制作和排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表格制作排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七册》,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第一章第六节,第2课时)。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创建表格的方法。

3.掌握表格的修饰。

4.了解表格中文字的输入及对齐方法。

(二)技能目标

1.掌握表格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生通过亲身读者设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化创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重点、难点

“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使用。

四、教材内容与目的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初中第一章第六节内容,它是进行电子板报设计的结束部分,其重点在于表格设计的几个步骤。在这部分内容中,要求动脑思考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本节课目的只在于让学生了解表格设计的完整过程,能够设计出简单的表格就可以了。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字处理软件的相关操作(如:文字的处理、格式的设置、段落和页码的设置等)。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场所,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节课,本人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且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应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别是:

(一)杜郎口经验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通过演示辅助教学课件,而且实时讲解,并把实例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这种计算机数字化了的“集体讲授模式”下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任务驱动法

许多学生对任务都会产生一种急切完成的动机,而完成任务又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布置任务,驱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小组协作法

采用小组协作法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小组成员的知识程度、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有差异,可以通过讨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拓展思维。

七、教学准备

(一)将制作的课件“表格的制作和排版”设成网站,设置教学环境,确保能够访问因特网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正常运行。

(二)准备好教学所需资料。

(三)学生先自由分组,再做适当调整。每7人一组(因本校机房的布置情况为每行7台电脑)。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任务)

学生打开IE进入课件,通过网络从教师所提供课件“表格”的“表格作品”部分中下载表格样表进行观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表格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同时通过对一些表格实例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表格操作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了解了表格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之后,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Word 2000中设置表格?本节课的任务和学习目标:

1.创建表格的方法。

3.表格的修饰。

4.表格中文字的输入及对齐方法。

时间按排:4―6分钟。

(二)学习过程

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所发学案结合课件“表格的制作和排版”的“学习过程”部分进行组内讨论学习、合作交流;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从其它网站搜索资料进行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

学习过程可大致分如下几个要点:

1.创建表格。

2.输入内容。

3.表格.单元格的选定。

4.调整列宽和行高。

5.对齐。

6.“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使用。

时间按排:10―18分钟。

(三)成果展示(课堂练习)

学生在完成自主性学习以后,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加深其对知识点的了解,结合学案和课件中的“课堂练习”,在组内相互交流、各自完成练习,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这一教学环节分以下三个步骤:(其中步骤一和步骤二同时进行)

步骤一:学生进入课件“课堂练习”部分,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制作。

步骤二:在步骤一过程中,学习有难度的组和学生可以进入课件“师生交流”部分中的课堂留言板,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步骤三:学生制作完成后,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对完成速度较快且作品优秀的组和学生进行表扬。

任务:新建Word文档,创建一个五列七行的表格,并输入下面所提供的内容。

时间按排:10―15分钟。

(四)知识拓展

供先完成练习的学生和组学习。由学生根据课件和学案在组内自由学习了解,教师指导,学习内容增删由学生自己掌握。

1.目的

拓展学生知识面。

2.内容

(1)文本转换成表格。

(2)拆分和合并单元格。

时间按排:4―6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1.创建表格。

2.在表格内输入内容。

3.表格、单元格选定。

4.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5.单元格文本的对齐。

6.省略。

时间按排:1分钟以内。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学力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采用了“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分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激励的学习环境,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教学方式驱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相互协作、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这节课中,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作品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创作实践的过程。学生能感到自己是实践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人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这样不但易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把握难点,而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达到提高认知目的。而且,本人把课件用网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他们的对网站的感性认识,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本节课内容。

上课的收效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息息相关,它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即:

1.备课。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2.辅助教学资料的准备。

3.对课程总体结构的把握。

4.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5.对整个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

6.课上对学生“有的放矢”、“画龙点睛”地及时指导。

7.对学生创作结果的展示和评价。

上一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定位与改革发展趋势探...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