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26 03:26:33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二十一世纪中国能否屹立于先进国家之列,关键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所以培养创新性人才将成为教育的主旋律。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的新兴学科。它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计算机实例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谈谈自己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

1、“我要学”――任务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一个个自由活泼的生命本体,必然会有各种动机与需求。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贴近生活而且比较有趣的学习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在学习WORD时,我首先展示一幅精美的电子小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热情,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学基本操作,然后让学生成立互助小组,各自展示自己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自由、协调地创作,完成有特色的作品。在这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2、“我想学”――任务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任务驱动教学由于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提出的任务正是学生想要学习的,教师演示讲解的正是学生心中存有疑问的,求知欲把师生的教与学找到了契合点,所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生学习Windows的窗口操作和鼠标操作时,我就选择了一个Windows中自带的“纸牌”游戏。学生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我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Windows窗口的操作和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时,他们看得非常认真。示范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做起来。可是如何玩,怎样积分我却没有给他们讲,而是让他们去自学“帮助”。在各显神通的方法中,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促使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创设“任务”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学生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而创造出新形象。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他们联想、判断,诱发出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复制粘贴等基本操作时,首先是欣赏老师的画册:问:同学们是否也想拥有一本精美的电子画册呢?把老师的画册占为己有?(生偷笑默认)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施展复制剪切粘贴等本领,完成自己的电子画册。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创新的意识也被诱发出来了。

三、提高“任务”难度,激发创新学习

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任务时,要坚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原则,如果一帆风顺,有时往往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太难,就事与愿违,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提高要求、增加难度,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去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设置显示属性》一课时,教学后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将你自己所画的图画设为桌面背景。这个任务涉及到学生自己的作品,他们非常感兴趣。而且这个任务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往往能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

四、适时“任务”评价,提高创造激情

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适当、及时、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激情。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在具体的教学中,当每个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时,都进行交流展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尤其对于那些能创造性完成任务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析,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激情,也激发其他同学的创造积极性。

总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是“任务”设计,难点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迸发出创造的火花,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何发挥这一教学优势,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切实落到实处,这将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上一篇:浅谈小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的有效策... 下一篇:既要为青年提供教育路径选择 也要为他们提供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