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6 02:53:15

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我们相对偏远的民族地区,在我们相对偏远的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更能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 信息技术 中学数学 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在我们相对偏远的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更能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时,数学课本所展现的知识缺乏动感,学生很难有深厚的兴趣,而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定会使情境达到预期的效果,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教授几何“正方形”一课中,利用计算机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较长的一组边同步缩短,使得有“一组邻边相等”,紧接着把一组对边绕着同一邻边的两个端点同步旋转,使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用动画演示了“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正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再用动画演示了“矩形正方形”、“菱形正方形”的变化过程,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出了正方形的性质,使学生感受到了正方形的一些特性,从而加深记忆。

2.运用信息技术讲解新知,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一节新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一节数学课中,一般重点内容只有一个,而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确要面面俱到,什么问题都要讲,这就会让学生感到迷糊,不知哪个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在我们讲解某些难以理解,又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时,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是最佳的选择。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把“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环形路问题”四种情况用两个小孩在屏幕上不停地走动做成课件,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很容易分清这四种情况的区别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相等关系。

3.由原来静态探究活动转向为动态探究活动,加强了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

信息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电脑的动画处理,抛物线的平滑效果及连续性等展现的极其逼真;对二次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操作起来也十分方便,图像动态效果的演示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己使我解决了很多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总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教师的教学灵活起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起来、使知识的难点容易起来。

上一篇:分数应用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下一篇:提高学生语文预习效果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