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型小说的叙述方法创新

时间:2022-08-26 01:47:47

论微型小说的叙述方法创新

一、引言

微型小说是一种具有二难机制的艺术体裁:一方面,它的篇幅小,时空有限;另一方面,又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蕴藉深刻的内含。解决这个矛盾最有效的方法,是制造“陌生化”,让读者对文体、人物、情节、意蕴等感到新奇,从而获得阅读情趣。

陌生化是俄国什克洛夫斯基在1914年发表的《作为手法的艺术》中率先提出来的。陌生化要求作者将描写对象从人们习惯的感觉领域中移出,通过艺术创造,给读者一个全新的感受。这种方式对微型小说最为有益。制造陌生化,基于以下考虑:第一,改变读者的阅读惰性。读者的阅读惰性缘于思维定势,具体表现在:①惯于运用因果关系的逻辑推理,从小说开头提供的悬念,推断出自认为合理的结局。②读者按照生活中已有的惯例或长期的生活体验,将现实与小说的情景进行类比观照,从而得出“合乎常规”的结论。③从阅读过的类似文学作品中,得出模式化的结局。陌生化,就要破除封闭的、惯性的思维模式,刻意制造“反常态”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第二,阻隔审美期待。审美期待是读者阅读叙事文学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通过阅读获得满足:期盼作品能表现出切合自己意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例如情节有一个理想化的发展,人物有完满的归宿等等。

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称之为“期待视野”。微型小说的创作,要截断读者的审美期待,在情节发展中,有意制造阻隔,使结局引向一个超脱读者意料之中的新境界。读者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之中体味作者构思的奇巧或领略作品深刻的底蕴,从而获得满足和欢悦。制造陌生化,可以有下述方式。

二、题材的新颖化

中国大陆的作家如孙方友、凌鼎年、曹德权、马宝山、魏继新等,常从史料、地方志、风俗、传记中汲取营养,从而创作出别开生面的作品。不仅选材独特,对常见的叙述题材进行变形,也能获得奇妙的效果。

叙述题材变形之一是推向极至。这种方式有些类似“归谬推理”的驳论方法。把原本并不明显的谬误,用递推的方式,使它最终达到荒谬绝伦的地步。但它不是运用逻辑推理,而是不断增加荒诞的情节元素,使结局令人啼笑皆非。许世杰的《关于申请添购一把铁壶的报告》就是这种方式。前南斯拉夫作家伊·布德洛的《程序控制的丈夫》,写了一个男子,从一起床,就被妻子的录音和字条控制行动,最终到车站买票,却不知道要买到哪儿的车票,因为没有妻子的指令了。土耳其作家阿吉滋·涅辛的《必须是肺病患者》,写“我”结婚了,要买过冬的煤。买煤必须是关节炎患者。好不容易搞到关节炎证明,又不行了,条件升格为肺病患者。最后,买煤须死了人才行。这种方式,在于不断加人夸张的情节元素,使荒诞逐步扩大,最终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就能使常见的生活场景,变成陌生的形态。

叙述题材变形之二是实有虚拟。用超现实的手法,将生活的素材进行夸张、擅变等艺术处理,形成一种新的叙事文本。周克芹的《断代》写一个老干部死后,思维活动一直在延续还在争名争利;新加坡作家怀鹰的《鬼婴》写一个从小失去亲情的女孩吸毒、偷钱、,致使三次堕胎。最后,被刮下来的胎儿变成鬼婴,伸出锯齿般的尖牙,向她的狠狠咬去。王蒙《扯皮处的解散》写牛皮厂扯皮处举行106次扯皮例会的情景。这些小说中所抨击的事实随处可见,如果用一般化的描写,就很难起到打动读者的作用。作者有意将生活场景虚拟化,非现实化,造成一种怪异的超常,让人在荒诞的情节中领悟作品的真蒂,从而获得阅读一般小说所未有的。

三、叙述结构的变革

钱谷融曾指出“像神话传说,他国风光,异国风情毕竟是少数,文学如何适应人的好奇天性,吸引读者注意力呢?靠艺术结构陌生化,将人们所熟悉的材料转为陌生的,使人感到新鲜,诧异。”微型小说因其形体之小,最易于吸收其它文体之长,进行结构变革。倒逆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不是倒叙式,而是结局—高潮—发展—开端。凑楠的《生死回眸》,题材极为一般:一个干部的堕落。由于采用崭新的叙述顺序而形成了奇特效果:先写杜君被枪决,再写他如何当上干部,次写他如何上大学,接写他如何苦读,最后写他当初是怎样一个诚实的苦孩子。这种新颖的结构方式虽然实例不多,但毕竟体现了作者开新河的创新勇气。叠印式结构。这种小说不是纯粹的心理小说,而是将人的潜意识与现实描写巧妙地融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美籍华人作家李黎的《镜子》,写一个女子在一家餐厅中用餐,忽然从墙上的镜子中看到昔日的情人也在用餐,于是彼此互述离别之苦。待女子回过头来,看见的“他”竟是另外的人。作家张记书,在《梦吻》、《怪梦》等一系列小说中,则将梦境与现实叠印、组合。叠印式小说创造了一种新式的叙述方式:小说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嵌人人物用心绪制造的理想的非现实境界,同时往往用非现实境界与现实生活的对比、或是非现实境界的被破坏,造成一种遗憾来震动读者,从而拉开情感的距离而动人心魄。

多结局结构。利用同一故事,有意创造出两个以上结局,让读者在对比、评判中深人体味,也是微型小说常用的创造新文本的方式。香港作家刘以粤的《打错了》是开先河之作。凌鼎年的《女浴室新闻》则有异曲同工之妙。魏金树的《意外之财》则创造三个并列文本以形成多姿多彩的态式。多结局结构,不仅使微型小说打破了小说惯用的叙事模式,而且使微型小说单一的底蕴向多极发展。微型小说制造陌生化还有多种方式。文体擅变是最突出的,它可以借鉴电影、电视、摄影、小品、相声、杂文、寓言等多种文体的写法,近年来出现的公文体小说,也格外引人注意。公告、通知、讣告、广告、公函、调查报告……等形式都能运用到小说创作中,这是过去不曾有的,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微型小说的格局小,造成了它的艺术限制;制造陌生化,旨在扬长避短,创造新的文本,是叙述的较佳策略。

作者简介:

聂杉杉(1981-),女,重庆江津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及比较文学。

上一篇:科学实践的内涵 下一篇:山西高平市良户村的保护与开发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