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的消暑记忆

时间:2022-08-26 01:23:07

虽说在我生活的北方,夏天的气温并不是高得离谱,盛夏时节也不像南方那样漫长难耐,不过在每年最为炎热的七、八月份,日子还是比较难熬的。尤其是在几十年前那个经济并不发达,防暑降温方式都还比较“原始”的年代,快乐度夏便成了人们大显身手,各展其能的一件事。

在三十几年前,不要说是空调,就连如今已被很多家庭弃之不用的电风扇,都算是绝对的“奢侈品”。炎热的夏季里,人们最常用的纳凉工具就是各种材质和样式的扇子:纸扇、竹扇、羽毛扇、塑料扇、折扇、蒲扇、团扇……凉快倒是凉快,就是比较累胳膊,而且一旦停下手,就会有比扇扇子之前更热的感觉。但在那个年代,大家没有别的可选,扇子在关键时刻也的确能够应应急。

妈妈在一家国企工作,那时,她们单位每年夏天都会给职工每人分发5斤白糖,用来冲糖水消暑。最热的大伏天里,体恤下情的单位领导还会派人从很远的冰厂拉回一大车50公分见方、晶莹剔透的大冰块,每个工作间放上那么一块。至于降温的效果如何,我是没有亲身体会过,不过据妈妈说,用不了10分钟,屋子里就能感觉到丝丝的凉意,绝对是既天然,又环保,还省力的降温方法,比电风扇和空调好用多了,也根本不用担心什么“空调病”,或者“被风扇吹歪了嘴”的事情。

那年头,冰箱是没有的,妈妈说她们有些同事会用一些锐利刀子从冰块上凿一小块冰含在嘴里。大夏天里,吃上这么拔凉拔凉的一块冰,感觉真是太惬意了。有几次,妈妈还用保温瓶给我带回来几块。刚刚和邻居小朋友在院子里疯玩疯跑回来,然后把冒着凉气的冰块放在嘴里,那种透心凉的感觉,真是爽透了。

如今,人们恐怕已经很难想象夏天如果没有冰箱,日子要怎么过。可在当年没有这件度夏法宝的情况下,人们也有自己的解决之道。那时候,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藏食物的地窖。冬天,人们会把准备吃一冬的土豆、白菜、大葱、萝卜等秋菜放进地窖里,保湿保鲜的效果非常好;到了夏天,如果人们要想喝到凉爽的冰水、格瓦斯饮料,或是爽口的西瓜、香瓜,则会把这些东西用小竹筐装好,然后用一根绳子把它们顺到地窖里放上大半天,拿出来的时候,保准已经是冰冰凉凉的了。

那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我最期盼的一件事,就是吃上一块冰冰、甜甜、口感沙沙的西瓜。每次妈妈买西瓜回来,我都主动请缨把西瓜洗干净,再抱着西瓜走到远在50米外的地窖,然后亲手把西瓜放进地窖才放心。妈妈知道我最喜欢这一口,所以也就掌握了这个杀手锏。每当我淘气或是学习不努力的时候,她都会罚我临时戒掉最钟意的“冰镇西瓜”,这一招非常管用,每次我都乖乖就范,马上变得顺从听话。

除了冰镇西瓜,在夏天我还有另一样离不开的解暑佳品,那就是冰爽到心的红豆冰棍。毒毒的大太阳下,花五分钱买一根味道纯正、除了少量香精,不含其他防腐剂的红豆冰棍,那一刻,我有一种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的感觉。

三十年前,人们还比较正统保守,今天早已见怪不怪的露脐装、露背装、热辣短裤,在那个时候是看不到的,短袖的确凉衬衣是大多数人在夏天的标准着装。虽说名字叫做“的确凉”,不过说实话,在三伏天的高温下,穿什么都不见得能感觉到凉意。不过,聪明的人们也总有办法能够应对。

爱美的小姨妈有一把非常漂亮的布质伞,虽说遮阳防晒的效果和现在能够防紫外线的专用遮阳伞没法比,但每次出门,她都不忘随身携带那把印着雅致小花的美丽布伞,一方面用来遮阳,一方面也可以让色彩单调的衣着看起来更加亮眼,可谓一举两得。当然,还有一些追求新潮的人会选择戴太阳镜,和花伞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象和理解几十年前的夏天人们是怎样进行消暑降温的,但那时的记忆却至今仍留在老一代人的脑海里。尽管解暑方法不像现在这么省力、快捷,但却非常安全、绿色、环保。最关键的是,对于人体健康完全没有危害,而这一点,是现代高科技消夏方式所无可比拟的。

上一篇:燕窝滋补到底功效几何? 下一篇:止泻痢来一碗白扁豆花小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