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

时间:2022-08-26 01:22:05

如何做好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

摘要: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要跟上世界经济的步伐,我国金融业仍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然而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更要加强对这种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针对我国目前正在不断地进行的金融创新,并结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本文对如何做好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风险防范;金融监管

一、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上的主要成就

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 “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 金融机构对利润的最大追求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我国的金融创新与此类似,但是却也具又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金融组织体系上的创新。由原来的高度集中的银行体系,形成了现在的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这一体系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制度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2、金融调控手段的创新。从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至今,逐渐形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一整套调控手段。调控效果明显。

3、金融制度的创新。包括:1)货币制度创新:比如各式各样的信用卡、网上银行等已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 2)融资制度创新。日益多样化的融资工具,使得筹资者和投资者在融资过程中更为自由、方便,使融资制度的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我国的金融创新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金融创新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金融的创新跟不上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创新层次比较低。比如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速度过慢,融资体制跟经济体制不能够相互适应,致使金融创新只能够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另外,原有的规章制度也已经不再适应现在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银行业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新的商业种类也缺乏精深的研究,制度的创新又相对滞后,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真空地带。试想西方的金融创新与监管。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推出的“Q项条例”,就此花旗银行的实施的金融创新曾被认为是金融违规,并与美联储对簿公堂,甚至都惊动到了联邦最高法院,最终花旗银行的行为还是得到了肯定,其它银行也都来相继效仿,后来美联储不得不对“Q项条例”作了修改。日后这一创新业务对美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由此可见,创新与监管如果能被正确利用,使其相互促进,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央行与商业银行都将会获利。然而我国现在正缺乏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次,金融创新违背了市场规律。主要表现在:国有股的减持、国有银行上市等。就国有银行上市来说,虽然这是大势所趋。但是如果国有哪些商业银行在未进行彻底改制就匆忙上市,那么就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如果银行与股市的风险通道再被过早的打开,那么市场就会出现风险迅速扩大化的现象,于是就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健全、防范风险的能力与水平在总体上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这种利弊关系是很明显的。

三、金融创新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的关系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好的展现了金融创新所具有的“双面性”作用。近几年来,金融创新在一段时间之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前两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却显示出了金融创新高风险的一面。首先,创新产品自身的多样性很可能掩盖产品本身所隐藏着的巨大风险,致使风险有所不断积累。其次,金融创新的产品有转移风险的作用,在转移了自身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造成宏观系统性风险的积累。由于金融创新的机构自身承担的风险和收益的不匹配,所以就容易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在这次危机中,损失最惨重的是那些独资银行以及固守基础银行业务规模又较小的银行,它们没有足够大的规模,也没有多样化的业务,去消化抵押贷款和公司债券违约持续增多所带来的损失。而那些从事综合性的业务的金融组织和业务较为单一的机构相比,其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同时这次金融危机也表现出了金融监管协调的重要性。美国监管当局并没能及时的意识到衍生证券所隐藏着的的巨大风险,更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最终导致了危机的扩大化。这次危机爆发后,其监管体系也发生了新的调整。

然而,他的另一面却表现出了危机其实也是一种契机。新的金融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并将会逐步形成这样一新的格局:更加安全的经营策略,新的混业经营格局,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不难看出金融创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追其根源,这次金融危机在于过度的运用了金融创新的手段,过度的包装质量不好的资产,将原本不值钱或者存在风险的资产,通过分割包装,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产品,并以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进行出售。所以要想更好的进行风险控制,就得更加注重基础资产质量,并加强监管和金融机构经营策略的调整。

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金融机构来说,仍然要加强金融创新,开展中间业务。同时,更要不断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让创新与风险防范能力相适应。另外面对海外金融市场,中资银行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理性出海。

同时还要注意,监管体系也得慢慢顺应未来发展的趋势,逐步建立起适合未来金融业创新的监管体系。另外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缺失也是美国金融风暴的催化剂。在没有政府的监管下的OTC衍生品市场,风险不断累积,交易等各方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系数,交易对手之间的相互不了解,没有中间结算机构为他们进行结算,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

四、我国金融创新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其对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1、监管风险

我国目前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金融创新的监管还不够完善。

金融的发展史表明,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正是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博弈,才推动金融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客观存在的条件下,认清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正确适度的实施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创新,对于实现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还要做到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应当同步进行,并且政府的威权和作为在现代金融监管中不可一日缺位。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最难规避的金融风险之一,是始终困扰金融机构的主要问题。信用风险也就是衍生品交易的一方不按合同条款履约而导致的金融风险。金融衍生品的最大特征是依托一种投资机制来规避投资的风险,同时又具有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炒作的功能。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转轨时期,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不佳,不良资产数额巨大、风险控制能力欠缺,因此,将国际上的先进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应用到我国金融机构的实践中,对加强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保障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具有着重要意义。信用衍生工具的应用对于我国并不是很强的的信用风险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使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让银行更灵活地控制收益与风险,有效避免风险的过度集中,增加资产组合的多样性,因此信用衍生工具这一新兴业务受到各大银行的广泛关注。 良好的信用衍生工具可以使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双赢,一方面有助于银行体系稳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金融市场的丰富活跃。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决定了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最近几年信用衍生工具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发展的势头以及在国际学术界出现的频率已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信用衍生工具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

3、加强国际间的协作

当今是一个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时代,如何抵御本国金融风险,防止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的蔓延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监管国际化的深化而发展起来的。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代表了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它的研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既然存在着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就必然存在着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需求,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的金融监管,不仅需要在国内加强金融监管,更需要进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张惟嶷.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刘晶晶.信用衍生工具及市场监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胡珀,孙建华.试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创新风险防范[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4]范海英.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5]石丹.金融创新系统[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上一篇:对医院新旧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比较 下一篇:试论林业生态与旅游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