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时间:2022-08-26 12:37:22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1. 课堂教学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的真实情感,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丰富的知识,还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包涵着的浓烈情感因素,以课堂教学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给予学生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以教科书为线索,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教师可反复指导朗读张指导员的话和表现他的行动的句子,在充分体会和理解张指导员的一些语言和行动的基础上,渗透德育:在战争环境中,张指导员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为了使孩子们读到书,光荣地牺牲了,这件事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也激励着我们全体同学要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又如学习《五彩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自己的祖国去》和《儿童和平条约》等课文,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解析,在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教育。

还有些课文用适应的情感介绍背景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教学《一只小鸟》时创设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前,让学生观看小鸟的图片,录音机里,播放着鸟儿悦耳的叫声,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由于人类的迫害导致小鸟的不幸,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小鸟的同情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1.1 榜样学习法。

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说声对不起》等课文进行说礼貌用语的教育;通过《不愿长大的小姑娘》等课文进行养成独立自理习惯的教育;通过《画鸡蛋》、《马拉松》等课文进行意志性格的教育。  1.2 比较分析法。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在记叙童第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以相似的结构和语言有层次地表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教材本身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多次对比,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为国争光,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2.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学习懒惰、没有进取心,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勤奋学习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刻苦努力;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3. 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小学生处于天真、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憎恶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抄报报、板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4. 在作业批改中渗透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时,看到有位同学写了这样的内容:他看见同学的爸爸开车来接,又见到那位同学书包漂亮、总穿新衣服,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一下子有了许多钱,买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醒来后才知是一场梦,在日记结尾他写到“美梦成真该多好啊!”很显然,日记流露出他的真情实感,但这种思想观点是不正确的。看完后,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如果美梦成真了,这样做对吗?世界上有不劳而获的吗?这之后我又开了以此为主题的班会,使全体同学都受到了教育。

5. 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极其丰富,有着广阔的天地,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高效的数学课堂——智慧课堂 下一篇:以情激趣,让快乐成为英语课堂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