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引进与反思

时间:2022-08-26 12:23:08

数据库的引进与反思

摘要 通过对CALIS六次培训周会议主题的回顾,描述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轨迹;从5个方面对数据库引进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反思;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为数据库引进工作提出8点建议。

关键词 数据库培训 国外数据库 数字资源建设 数据库 分类号 C253

1 CALIS培训周主题回顾

2008年5月,CALIS第六届数据库培训周在武汉举行,这次培训周恰逢CALIS引进数据库十周年,因此,会议内容十分丰富。据统计:参加会议者共300多人,涉及100多所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参会数据库商共29家。会议期间,进行了29场上机培训,31场数据库与用户的座谈与咨询。

一年一度的CALIS数据库培训周可以说是中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一大创举。对于用户而言,可以集中交流,集中讨论,集中反映问题;对于供货商而言,可以集中会面,集中宣传,集中培训。因此,CALIS培训周真正起到了搭建平台、共享知识、促进交流的作用,也符合高效、经济的原则,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人十分关注的聚会。

透过CALIS六次培训周会议的主题,可以看出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建设与发展的轨迹。这里,以关键词的方式将其发展过程概括为:“建设-服务-评估-整合-长期保存-回顾”。“建设”是指数字资源建设,包括从经费分配到资源内容,从学科结构到纸质和电子资源的比例结构等;“服务”即数字资源服务,它与传统图书馆服务不同,是7×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是虚拟的空间交流服务;“整合”是指对外部的多个数据库、多个平台、多个界面的整合,对内部数字资源的沟通,自我实现跨库的链接、信息价值的延伸;“长期保存”是对于特定形式(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存储,是战略的、长远的利用方案,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人的责任;“回顾”是指引进数据库十年后经验与教训的总结,继往开来的理性思考。

2 对数据库引进的反思

据《乌利希期刊指南》统计,全世界连续出版物已达29万种,其中,约6万种为学术刊物。另还有4.6万多种电子期刊(有ISSN的占到80%以上),如果与当前引进的电子刊数量(约2.5万种)比较,我们仍然有50%以上的学术期刊未能引进。图书方面,每年世界图书出版总量约120万种,而2007年中国引进原版图书4.6万种,来自约80个国家及地区,可见,其比例更是微小。

因而,引进数据库十年后,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是:目前文献资源是多、是少?如何理性评价与引进国外数据库?资金如何合理投向国内外数据库资源?怎样才能保证信息公平和达到信息流动平衡,才算是尽到高校图书馆人的义务或责任?以下分别从5个方面进行反思:

2.1 信息集点增多,图书馆吸引力受到挑战

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全球化趋势、“地球村”的真正实现,其中,开放、交流是一个主要特征,即国家或地区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程度越加紧密。由此,学术交流越加频繁,如:从全球变暖到全球减灾等,学术信息的流动更加迅速,可以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发现或有价值的话题,可以在24小时内传遍全球。信息传播的路径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其中,网络传播中的方式繁多,如Blog、MSN、QQ等。信息载体的多元化,为信息的获取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2005年OCLC的调查报告显示,84%的用户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仅有1%的人通过图书馆Web进行查找。因此,有人怀疑学术图书馆究竟能撑多久?互联网资源非常丰富,随着信息集点的增多,读者的选择增多,部分读者慢慢偏离图书馆,通过网络搜索资料,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也不必担忧。值得重视的是:图书馆需不需要大包大揽?怎样才可以坚守岗位,保证读者整体收益最大化,图书馆与免费在线资源如何分工?图书馆资源如何建设才能满足要求?

图书馆的吸引力已经受到了挑战,需要在资源建设核心问题上予以高度重视,如:数字资源建设取舍问题、图书馆与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问题、外部资源方便接人的技术处理(如资源导航)。同时,原来资源配置的边界也应当调整,重新定位。

2.2 数据库商推销强劲,而部分数据库数据量存在问题

据笔者2004年的调查,国内三大系统图书馆已经引进的数据库总计190多种。从CALIS数据库引进情况看,国外数据库商已经并将持续不断地涌人中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数据库商从开展委托,到建立内地办事处,从召开新产品会到各种研讨会,从电子邮件到电话访问,甚至马不停蹄登门相见,其宣传、推销势头异常猛烈,令人困惑的是其推销中对数据库产品事实数据量的认定,商总是宣传其数据库“学科之全,品种之多,篇(条)数目之大”,而图书馆不知其真实与否,也无法一一核对。近来,我们在进行数据库事实数据量统计时,面临情况更是尴尬:有的缺乏准确统一的数据总量,还有根本不提数据量,还有个别数据库名称与实际收藏数据总量差距甚远。在一些相关合同文件、产品介绍材料中,对于具体的数据没有说明,所以,回头来看,我们究竟花钱买了些什么?约定服务有没有到位?这些都是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问题。

2.3 数据库内容大包大揽与馆藏专业化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引进数据库中品种最多的一个库是Ebsco-Host,包括近15000种期刊,其中部分是全文刊,也有相当部分的二次文献。从我省集采项目的情况看,除其中BSP和ASP两个子库属购买,其余几个子库都是附送赠阅的(几个免费子库的使用情况究竟如何,恐怕无人考证),这一集团采购项目确实从经济上节省了很多。从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与Ebsco相比,号称世界前三大出版商的全文库(Elsevier、Springer、Willey)全部相加不过才3700种左右,面对此种情况应当如何选择?这就出现了一个数量与质量的问题。

关于数量与质量的另一个问题是数据库的多学科问题。许多数据库以量取胜,这与各校专业化、特色化建设目标相矛盾。依据分工收藏、特色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应当以特色为主。目前,由于数据库的大包大揽,学科部类过于齐全,各单位收藏已经开始走向雷同,差异性减少,这一现象值得引起重视。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差异,下一步体现在“钱”上,还是“学科”特色之上,值得思考。

2.4 出版商与集成商之间存在市场博弈,数据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引进数据库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出版商和集成商。出版商以品牌、声誉取得竞争优势;而集成商则以数量和相对低价格获得优势,少数的还有平台优势,两者最终将几分天下,还有待观望。据对这几年市场状况的分析,出版行业的少数企业独占大片江山,呈现出垄断势头。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对于数量

大、价格便宜的数据库独有情钟,出版商与集成商的市场争夺仍然非常激烈。从数据库产品本身看,我们需要的是界面友好、检索方便、同时具有知识挖掘智能平台,内容规范、品质高的数据库。内容靠平台支持,平台又能推动数据内容的有效利用。

国际大品牌出版商已经纷纷进入国内,近来,进入的数据库规模越来越小,尤其是学协会出版物,几十种杂志也捆绑成了一个库。此外还有实验数据库、数据型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等,呈现多元化、分学科、多层次趋势,导致数据库评价涉及面广、细、深且专业性越来越强,这对于现有的评价体系和馆员能力又是一个挑战。

2.5 国外数据库与国内数据库的争战与平衡

引进数据库的费用昂贵,占据了图书馆的大量资金,使得国内一些有价值数据库的购买受到影响。据不完全调查,国内外数据库的经费比例约三七开,甚至可能是二八开,其合理性很难评价。如,某高校图书馆购某一国内期刊库,一年的下载量达200多万篇,而某一著名的国外品牌期刊库全年下载量仅十多万篇,两者从数量看差距很大,这能否说明引进数据库的效益没有国内的好?如果由此得出结论应把资金多多投向国内,恐怕是过于简单的。

在全球化环境下,图书馆购买数据库的目的,应是真正地从信息层面促进有价值信息的流通,尤其是高、精、尖端的信息,传播信息,交流知识。利用率仅仅是评价指标之一,要更深层次地了解世界,了解科学最新状态,参与全球的交流,在更大范围内合作发展,这才是我们的长远目标。因此,资金走向如何,应当看各校层次和学科特点,不过,也要防止“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偏见。投资结构科学、合理,是我们控制投资的宏观政策或政策导向,所以,应重视其研究。

3 关于引进数据库的建议

3.1 注意保持特色

各图书馆文献建设不能大包大揽,应当走特色建设、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之道路,要不受诱惑,防止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坚持走自己的路。

3.2 完善CALIS的组织形式

比如:引进数据库应当先让数据库商在国内广泛宣传,设立一个周期,并有一定客户反馈意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谈判。宣传不能走形式,不能简单化。这样可以保证用户充分知情,依据需求,客观决策。

3.3 继续做好引进数据库的事前评估工作,尤其是集成商数据库的评价

对于数据量要严格核实,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目前,由CALIS组团引进的数据库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评估,从试用到评估都有了比较透明的程序,但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改进,比如,评估是否足够权威?CALIS算不算是第三方评估?评估组成人员的学科结构是否合理?评估指标是否完善?各参与购买机构需不需要进行二次评估?等等。我们要在做好事前评估的基础之上,继续做好事中、事后的连续性评估,有些数据库可采用委托评估方式,进一步寻求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

3.4 对于引进数据库要进行分类指导,服务特色馆藏建设

目前,从内容需求上,还没有体现出具体分类型的意见,如,适合院校或专业推荐。所以,下一阶段的任务是要加强分类指导,同时推行实施分类培训。

3.5 搭建网络培训平台

除了PPT课件之外,还要增添多媒体教学资料、视频教学资料、检索案例题、测试题等内容。如果教学资料发生变更,历史资料仍然要保存,不宜删去,这有利于系统跟踪变化,有利于比较。

3.6 设立虚拟咨询中心

通过与数据库商的合作,加强网上的咨询,随时解决数字资源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个中心的服务,不仅面向图书馆员,而且也要面向广大读者,如此,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通畅,提高服务质量。

3.7 设立劝退或荐言制度

如果一些不适合购买的学校参加购买,可对其进行劝退,通过利用率情况报告等各种技术手段,向不适宜单位发出信息。这里的劝退是一种善意的友情提醒,没有强制性,不干涉学校自主购买权。

3.8 把国内数据库列入评价范围

国内外评价应同步进行,体现信息公平。这样对于国内数据库建设也有积极意义。

上一篇:刍议总分馆制在国内图书馆的实现 下一篇: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角色的定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