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答疑胜过网络辟谣

时间:2022-08-26 12:12:59

微博答疑胜过网络辟谣

2010年7月,金山安全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周鸿告上法庭。金山安全公司称,2010年5月25日下午3点左右,周鸿相继在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通过微博发表所谓“揭开金山公司面皮”的系列文章,该系列文章未经调查核实,散布大量诋毁金山安全公司商业信誉及产品声誉的不实言论。同时,周鸿在微博中使用了“偷鸡摸狗”、“搞阴谋”、“作伪证”、“借刀杀人”等明显带有侮辱、贬损性语言,使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及随后的平面媒体报道对金山安全公司及“金山软件”品牌产生了重大误解,造成公司社会评价降低。这一案件被称为“微博第一案”。

此案的一审法官李颖说,“微博是一个公民言论自由的新兴平台,但是,微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此案就是要界定微博上言论自由的边界”。

用“微博答疑”代替“网络辟谣”

传统语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有如下共同特点:1.事件本身具有较强的新闻性;2.事件本身具有靠网民自身力量难以了解真相的含糊性;3.事件能刺激几乎所有人的感官,调动大家的情绪;4.会被迅速转发,短时间形成公共舆论;5.转发者多是本意善良的网民;6.前三类还可能引起现实社会的联动反应,造成,然后和网上舆论互相印证,互相加强。

网民对突发事件不明真相的传播、网民对政府及其官员、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司和公众人物在公开场所的一切活动和言论的质疑,是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但是,这并不说明网络发言没有底线,任何人的网络言论自由都是有边界的,尤其是公众人物更应注意自己的发言。因为公众人物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发言也会被监督,而且其名誉权应该让渡给监督权。

名誉权让渡给监督权和知情权

公民在任何领域的活动中,只要不涉及公共事件,其与媒体、公民报道之间就都是隐私与知情权的关系。政府、政府官员、知名公司(尤其是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司)和公众人物在公开场所的一切活动,在公共事务领域的活动和言论,与媒体、公民报道之间则上升为名誉权与监督权之间的关系。在争议事件中,公众知情权要适当让渡给平民隐私权,而公众人物和政府的名誉权要适当让渡给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权。《中国青年报》报道说:“从‘微博第一案’一开始,一、二审法官就在寻找言论自由、媒体舆论监督权与名誉权之间的平衡点。”

“微博第一案”涉及到的是新媒体领军人物周鸿和2008年就已经在香港上市的金山公司,而且事件牵扯抹黑竞争对手,甚至把竞争对手的领导陷害进监狱的公共热点事件“微点案”。被告周鸿也辩称,他是在“履行公民监督、批评指责的正当行为,不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更未给原告造成任何经济损失”。二审法庭基本支持了周鸿的请求,只需删除20条微博中的两条。当然,间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金山公司的股价大幅跳水。

本案的复杂性还在于是“名誉权应该让渡给监督权”的公众人物,对“名誉权应该让渡给监督权”的涉及公共利益知名公司的监督。金山是涉及公共安全的杀毒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知名企业,其名誉权要让渡给监督权。另一方面,周鸿讳是知名公司360的老总,是互联网界家喻户晓的奇才,是新浪微博认证的、拥有众多粉丝(事发后2010年5月27日16时新浪微博粉丝数是52186个)的公众人物。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对金山同样的质疑,就不会引起那么多转发,也不会间接引起金山市值损失六亿之多。周鸿这个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也要让渡给监督权。这也是公众人物既要大胆监督,也要慎用断言性语句、拒绝“侮辱性”言论的缘故。当然,平民和公众人物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像李宇春通过超女比赛成为公众人物,“芙蓉姐姐”通过自我网络炒作成为公众人物。而许多市县的政府官员退休、退隐后,就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二样,也就成为平民的角色了。

“微博第一案”一审法官李颖说:“网友说一些出格、过激的言论,是很正常的。网络上的言论有一定的‘豁免权”’。因此,在面对新媒体侵权案的司法实践中,李颖极力避免自己成为“阻碍言论自由的‘急先锋’”。在微博上,当言论自由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进行‘法益衡量’,‘综合考量发言人的具体身份、所言论的具体内容、相关语境、受众的具体情况、言论所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具体后果加以判断’”。

谁来“微博答疑”?

至于什么样的人和机构才能担负“微博答疑”的重任,这绝不是一般的民间机构和网络公司所能完成,一定要能调动政府资源,包括政府官员、检察监察部门、媒体记者、各种专家和网上意见领袖,姑且称这个机构为“微博答疑”官方账号。因为谣言的特性之一就是信息是含糊的,且自然人靠自己的力量几乎不能知道真相。突发事件和对公众人物的质疑需要多方力量迅速介入,而广大网民的积极介入是平息谣言的另一支重要力量。事发现场网民积极把照片、视频以及自己切实的体验上传微博,这些是很有说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科学、客观和理性的分析,也是“微博答疑”的重要力量。

现有“微博辟谣”的民间机构和网络公司能掌握的资源不足,难以客观公正地无限接近事实真相,而“微博答疑”官方账号背后的团队及全体网民运用各自的手段和智慧层层剥皮、互相质证的综合力量更胜一筹。因此,“微博答疑”官方账号背后的“团队+全体网民”应该是“网络答疑”的承担者。

“微博答疑”官方账号“网络答疑”的程序,应该首先给被质疑者发言的机会,并转发被质疑者所有的完整言论和证明材料,即使大家觉得很没有道理,也应该完整的转发,让大家完全了解“一个人战斗”的信息。这是被质疑者的言论自由,也是不冤枉一个好人的信息保证。答疑过程实时公布在网上,让所有网民参与。所谓“实时”,是指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发现――也许这些行动有欠妥的地方,这些发现有错误的成分。所谓“让所有网民参与”,就是让大家及时了解每一个网民的新发现,即使有些新发现只是起误导作用而已。“网络答疑”官方账号对以上信息都应及时转发。网民你一言我一语,尤其是事发当地网民的切身说法,都是答疑的重要力量。

微博平台是让更多人迅速说话的平台,是让众多人迅速了解“所说的话”的平台。让更多人说话,是减少消息不确定性的最重要的办法之一,而微博就是实现这个办法的平台。(《微博言论有了法律尺子》一文说:“有些原告诉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网站、媒体迫于诉讼的压力‘封口’,删除批评言论,侵犯名誉权诉讼可能被滥用为限制言论自由的手段。过低的诉讼立案审查标准,可能成为当事人通过诉讼压力迫使媒体、公民放弃舆论监督和质疑批评权利的隐患。”要谨防本来就居于强势地位的公众人物和公司,靠诉讼打压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

在突发事件和涉及公众人物、政府的事件中,故意制造假消息的人、明知是假消息故意传播并造成一定后果的人都应受到法律惩罚,以教育本人、警示后人。至于某些人和某些企业自己或组织网民进行的炒作,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不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现实危害或危害的可能,就属于正常商业运作的一种,徒给大家增加生活的笑料和饭后的谈资,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一旦伤害到社会和他人引起网民的质疑,就应该及时“微博答疑”,让这些行为的动机和后果暴露在“阳光”下,让这些公司或这些人终止侵害并进行补偿,违背法律的更要付出违法的代价。

上一篇:网络谣言的内生路径 下一篇:增强版主责任意识 建设诚信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