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时间:2022-08-26 12:09:48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课堂氛围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及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共同组成的。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氛围;愉悦教学;情感教学;疑问教学;激励教学;陷阱教学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课堂质量,而课堂的质量要看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共同组成。化学课堂氛围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化学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上课时充分挖掘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探究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氛围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氛围呢?

一、营造愉悦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就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凡是可做的实验一定要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做的,教师就不做,让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斓的化学现象,亲身体会到化学反应中的奇异变化,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求知欲就会更强烈,逐渐的就学会透过现象去认识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想到学生,想到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掌控并灵活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后,出两道近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配平了,当他们得知这是高考题时,高兴得不得了,坚定了学好化学的信心,师长共同感受成功的愉悦,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

二、营造情感教学情境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意愿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情感的源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优良的情感感染学生。

例如,在高三化学《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一节中,让一名学生去扮演某硫酸厂的办厂者,其他学生扮演工程师、当地的工商局、税务局、土地局、环保局的办事员等,就科学合理地选择厂址、设定办厂规模、设计生产流程、解决工厂废气、废水、废渣的回收和利用、能源的充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个个兴奋且态度严谨认真,极力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他们的情感、情绪都被激起,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研究讨论。

三、营造疑问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进行设疑,排疑,想学生之所想,更好地实现与学生心理上的沟通。例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把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而后又变澄清。同学们联想到二氧化碳也有类似的现象,教师随即让学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顺着思路和同学们一起思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怎样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呢?怎样检验二氧化硫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逐层次地设疑,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认真的研究讨论,结论很快得出,对二氧化硫性质的认识也就更深刻了,从而达到了排除学生内心疑问的目的,同学们会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兴奋,学习效果成倍增加。

四、营造激励教学情境

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鼓励和表扬。化学教学,有其特殊性。它的学习难度和非实用性,决定了学生学习这一学科更需要激发动机,培养兴趣,通过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并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鼓励为主的化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发和鼓励,或安排专门的时间做思想动员,或见缝插针点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激发了学生取得成功的动力。如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给他一个微笑以示重视和理解,使学生能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也使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让他们在在学习中增强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使人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正催化剂。

五、营造陷阱教学情境

教师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或盲点,制造出相应的知识陷阱,引诱学生“落入其中”,再将学生从中“救起”或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这种制造陷阱,暗设认知冲突的做法,对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防止学生错后再错,是非常有效的。

总之,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心理素质和教学素质是制约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教师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改造自己,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以直观的实验现象、丰富的情感交流、形象幽默的语言、变化立体的多媒体工具,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藤县中学)

上一篇:初三物理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下一篇:通过实验分析 加强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