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刍议

时间:2022-08-25 11:13:31

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刍议

【关键词】 阅读教学;个性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05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但就目前的阅读教学评价来看,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评价以教师为活动为主体,忽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评价目的随意性强,重点不明确,甚至出现为评价而评价的“伪评价”,没有起到反馈、诊断阅读效果的作用。

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机制应为学生提供个性阅读、个性表达的舞台,以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以及优良学习效果的可持续发展。

一、分层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他们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领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学生最后的阅读感悟,都会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紧密相连。即使对同一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阅读,都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的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对于一个这么个性化的行为,如果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势必会影响评价的效果。所以,评价的标准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水平分层设定。我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就设定了这样的三级目标:

1. 优等生必须做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与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2. 中等生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后进生能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即可。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都能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而不会因为过全、过高的统一标准使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产生挫败感,进而丧失阅读的兴趣。

二、采用延时评价

所谓“延时评价”就是在学生做出某一个行为或产生某一个想法的时候,不立即进行评价和总结,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以便激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延时评价的采用,实际上是建立在尊重学生阅读行为的个性化的基础上的。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在学完全文后,设计了一个题:“学完课文后,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一个学生说“你们这么乱砍滥伐,大自然肯定会惩罚你们的。”此时,我并没有立即总结评价,而是让其他同学继续说,之后,有的说“小村庄的人们真可怜,一场暴雨让他们无家可归了”,表达了对小村庄人们的同情;有的说“他们要是懂得保护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就好了”;有的说“看来树木对保持水土作用太大了,今后可不能像小村庄里的这些村民一样乱砍滥伐了,一定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孩子们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我当时采用的是即时评价,而非延时评价,就不会有学生多角度的观点了。

三、提倡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它包括:

1. 学生互评。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他们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能够全面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伙伴,他们对小组的学习有切身的体验,评价起来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学习。

2. 学生自评。除同学互相评价以外,还应加强自我评价,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经历、体验、表现、成长等进行自评。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阅读水平,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于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四、鼓励多元化评价

多元评价包含以下内容:

1. 参与的状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分为主动参与,即对阅读感兴趣,并有良好的参与习惯;被动参与,即需要外界的刺激,如表扬等;显性参与,即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举手发言等;隐性参与,即在听在思考,却不发言,全程参与和阶段参与等。

2. 要综合评价,才能对学生的阅读收获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是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理解力、想象力、感悟力、质疑释疑的能力和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上。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要注意区别对待。编辑:刘於诚

上一篇: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经济新常态下优化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创新环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