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北京农科城探索创新驱动的四化同步发展

时间:2022-08-25 10:49:09

建设北京农科城探索创新驱动的四化同步发展

2010年,为推进创新型国家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发展,科技部、农业部与北京市共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北京农科城)。三年来,北京农科城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

2011年7月,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简称通州种业园)正式挂牌启动建设,一期规划面积3万亩,二期规划面积5万亩。通州种业园建设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为发展方向,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企业孵化为支撑、以新品种展示为平台、以种业交易为核心的特点,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农业部列为“现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被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中关村优惠政策。通过两年多的建设,通州种业园正在成为北京农科城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区。

1.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2.建设种业成果托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3.聚集产学研资源,提升园区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能力;4.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带动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

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一城两区百园”战略结盟。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发挥“一城两区”结盟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现有118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围绕“121工程”的实施,建立“121工程”现代农业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发挥北京农科城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的龙头作用,实现园区之间的“大协同、大联合”。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特征,要引导多方资源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带动,使农业高新区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排头兵,成为“四化”同步的试验田。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产业化、土地集约化、农民职业化共同发展,进而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同步推进。进一步改革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促进科技资源有效聚集。探索科研要素配置和成果权益分配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发展,引导优势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科研投入机制,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向社会开放。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努力协同,特别是强化制度设计与政策配套,打通创新渠道。

《科技日报》

上一篇:综合性日报理应保证文化品质 下一篇:鲨鱼到底会不会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