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黄金发挥避险功能

时间:2022-08-25 10:39:56

金融危机下黄金发挥避险功能

黄金市场成了资金避风港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让黄金再现新的光芒,无论金饰消费,金条投资还是黄金ETF,都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金价的波动也让投资者有了更多理性选择的时机和应对措施。黄金需求的增大,进一步表明它的抗风险能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同。

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数据显示,由于世界各地投资者在努力避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金价走低的背景下,买家纷纷返回黄金市场,造成2008年第三季度黄金需求达到32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最高季度纪录,这一数字比2008年第二季度高出45%。全球第三季度按吨数计算的黄金需求较07年同期增长170.1吨,增幅18%,达到1.133.4吨。其中大中华区当季黄金需求亦增长18%达到109吨。

由于投资者到处寻找避风港,世界各地黄金经销商出现黄金现货短缺的情况。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黄金投资需求年比增加137.5吨,或56%,至382.1吨。第三季度零售投资需求上升121%,达232吨,瑞士、德国和美国市场的金条和金币购买强劲。总体来看,第三季度欧洲达到创历史纪录的51吨金条和金币购买量,而法国自1980年以来首次成为黄金净投资国。

由于买家在较低的价格(800美元附近及以下)返回市场,第三季度黄金首饰的消费需求达到创纪录的180亿美元,这表明了消费者对黄金潜在的乐观情绪,也表明黄金被确认为一种保值手段,这一积极趋势最大的贡献者是印度,该国与2007年同期水平相比,按美元价值计算增长了65%,即40吨,而中东,印度尼西亚和由国按价值计算均增长40%以上,或按吨数计算增长10%以上。

不过,西方市场由于零售的总体衰,退黄金需求大幅衰减,其中美国按价值计算下跌了9%,按吨数计算下跌了29%;英国按价值计算下跌了5%,按吨数计算下跌了26%,经济下滑的直接表现便是公司倒闭潮的涌现以及失业率的快速攀升,从而导致家庭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支出意愿,目前欧美一些中小家庭已普遍缩减了自己的口常开支。而黄金的需求量60%以上是依靠首饰消费,一旦居民收入下降,那对黄金这种奢侈品的消费意愿也将明显下滑,那无疑将对黄金的需求构成压力。

黄金避险功能突出

这场危机引起了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都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冲击。近3个月来,商品相对于美元下跌50%以上,欧元下跌21%,英镑下跌22%,加元25%,巴西里拉和南非兰特下跌超过30%,从华尔街股市来说,目前来看华尔街投资大的基金公司及同行整个市场缩水49%,这是最新的统计数字。

由于国内黄金市场与国际黄金市场联动紧密,黄金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虽然也难以保持平静,独善其身。且黄金是全球定价一体的商品。中国的黄金市场在这次金融风波中,也随着人民币汇率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价格出现与国际市场一致的下降,但由于黄金的货币属性使得黄会在全世界金融市场混乱的时候显现避险功能。所在此次风波中黄金的下跌也只不过在20%。

而且黄金跌幅明显较石油为小。金油比率由7月份的6.8倍,升至目前的约12倍,即每盎司黄金目前可购买约12桶石油。历史上,黄金及石油的走势趋向一致。有基金经理认为,今年下半年,黄金相对石油的升幅反映了投资者对衰退的忧虑。当经济放缓,各国央行放松银根,投资者自08年夏天以来,皆预期金价相对油价将上升,导致一轮购入黄金洁出石油的行动,从未来来看,黄金会因为金融危机过程中,大量的经济体同行注入大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释放出来,有可能造成新一轮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将使黄金避险的功能更加凸显。

黄金也具有商品属性,也受到了近期大宗商品市场全面下挫的拖累。当前金价的抗跌更多是来自于其金融属性的避险需求,随着金融恐慌的情绪的消散,金价将会回到正常轨道。不过,即使是避险需求逐渐减退,金价也很难像商品市场一样出现暴跌。回顾近7年的商品大牛市,大宗商品中铜最高涨幅达570%,石油更是高达900%,而黄金却只有不到300%涨幅,因而在“价值回归”过程中黄金跌幅也要小得多,与此同时,此次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全球市场动荡短期内很难结束,黄金的投资性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内支撑金价。因此,我们认为后市金价更可能是维持一个震荡中小幅下跌的态势,而非如大宗商品市场一般一路狂跌。

目前黄金正处在一个逐渐筑底的过程之中,未来尽管不排除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但是中期的状况已经比前期有所改善。未来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国际金融业的动荡不安将会继续影响黄金价格的走势,中国大陆的黄金需求前景变得有些复杂,但新兴国家对黄金的需求具备强大的潜力和空间,从长期来看需求强劲将支持金价稳步上升的趋势。面对近期金融业的动荡不安,具有避险功能的黄金将成为更多投资者寻求的对象。黄金作为稀缺性贵金属,随着全球黄金产量的下降,需求将更加强劲,以及全球面临高风险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功能更加明显,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有理由对黄金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由于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目前实物商品、外汇、证券等市场的行情短期内都很难回升,相比之下,黄金市场还会吸引大量国际游资避险买盘,从而推高金价。市民对于黄金有着“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但没有永远只涨不跌的市场,从投资策略上来说,当前“逢低买进”介入的时机较好。摩根士丹利商品分析员HusseinAlidina认为,当金矿产出量下跌,成本上升,加上需求上升,预期2011年金价或见每盎司1000美元。他指出,自2001年,金矿产量已见项回落。

各国央行陆续增持

欧洲各国央行黄金储备近期也有增加的趋势。截至2008年11月中旬,欧洲央行黄金储备达2201.930亿欧元,较之10月累计增加了100万欧元,而欧洲各成员国的黄金储备目前也被提升到了金融资产比例中的30%以上,少数国家更是高达50%;截至10月末,德国、法国与意大利的黄金储备总计超过了3000吨,较之上半年有约5%的增长。

据香港业内人士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考虑提高黄金储备,以分散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据称,央行将在原有600吨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4000吨黄金储备。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2008年9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5850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截至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逼近2万亿美元。币种结构中,美元资产约占65%,欧元资产约占25%,英镑,日元及其他币种资产约占10%。

由于美国将动用7000亿美元救市,必须大举发债及印钞应付资金需求,长远对美元构成贬值压力,为减低美元贬值带来风险,市传中国计划增加黄金储备,因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最少应增加数千吨黄金储备,即由现有的600吨增加至少五至六倍,至3000至3600吨。

购买黄金等大宗商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减速,石油与大宗商品就价格还有大幅下滑的空间,目前可能不是最好的买入时机。此外,全球黄金市场的供应有限,即使中国仅投入1000亿美元购买黄金,黄金价格便可能被炒出天价。

个人如何进行黄金理财

黄金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天然收藏品,且实物黄金有很好的抵御通胀作用,更适合希望保值的投资者。如果工作忙碌,没有足够时间关注金价波动,又有充足的闲置资金,也最好投资实物黄金。

实物黄金的种类包括金币,金条和金饰等。如果投资者侧重黄金的资产保值避险功能,在购买金条时应首选投资型金条,金条由于不涉及其他成本,而且可随时变现是实物黄金投资的最佳选择,且“投资金条”是最好的金条投资品种,但需要注意的是持有黄金并不会产生利息收益,投资金条并不是指商场中常见的纪念性金条,贺岁金条等“工艺金条”,工艺金条售价远高于国际黄金市场价格,而且兑现时要大打折扣。

购买黄金首饰并不完全等同于黄金投资。黄金首饰作为一种工艺品,其使用功能大于投资功能,即使金价上涨,变现也不太容易,只能通过典当行,首饰加工修理铺等渠道,价格几乎会被打对折。

盲目抄底不可取

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是从20D8年7月中旬的顶部为起点,进入熊市行情之中,在中国国庆节期间及节后,世界原油,基本金属及粮食价格连续暴跌,世界商品市场熊市格局短期内改变的可能性极小。而商品市场的熊市格局无疑降低了黄金防范通货膨胀的能力,随着商品市场价格的暴跌,黄金很难独善其身,金价走势不宜盲目乐观。

和其它商品一样,黄金价格仍处于熊市行情之中,而在熊市之中,盲目抄底往往是投资大忌,在现阶段抄底一旦赌错,损失将巨大。投资者顺势而为才是上策,遵循逢高沽空思路操作,但由于短期内金价震荡加剧建议持仓量控制在25%左右。

各国央行增持黄金,是因为黄金相对石油,美元更具有比较优势,但并不代表黄金价格就不会下跌。

上一篇:第四十二届曼谷珠宝首饰展 下一篇:黄金消费文化的中国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