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

时间:2022-08-25 10:19:47

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

我们都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如今,我们的地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污染愈来愈严重,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美的心灵。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能使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想到如何维持美,在欣赏美时懂得如何保护美。在美的情感体验中不断提升自己,陶冶情操,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素质的接班人。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究竟应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细化目标,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引导

在美术教材中不乏涉及环保内容的教程。现有的教学目标只要求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从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细化进认知、情感、操作三大目标中,使学生从小具备环境保护意识。

在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引导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绿化”“爱护花草树木”。从小处着手,引导学生的环保意识。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在引导时就应该更进一层。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人才,而环保意识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那么就应该从小抓起。环境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它不同于常用的课本,预先不给固定的结论,而是由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阅读文字材料、实地调查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这样的观念:美丽的环境艺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优美环境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变废为宝,激发兴趣,在艺术创新中增强环保意识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总有着许多废旧物品被遗弃。有的废旧物品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危害环境,如废电池。在教育学生把生活垃圾分类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些美术作品。如,泡沫塑料,我们可以根据材质制作成建筑模型、小动物造型等等。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善于利用和发现身边废弃物品的再利用价值,对于每一件废品,我们都让学生充分认识其特性,再因形施艺,让它成为生活中有用的东西。为此,我校专门开设了“变废为宝”的课程超市,用废纸盒制作花车、用各种瓜子壳等其他材料贴出许多漂亮的画、用蛋壳做小动物、用纸筒作玩偶、用塑料瓶做成各式各样的瓶花等。这里要属学生用旧衣服缝制的购物袋最有代表性了,它们有的是穿旧了、小了的牛仔裤改制而成的;有的是淘汰的裙子改制的;还有的是碎布拼制而成的。在活动时,我教学生用一些常用的技能技巧,制作一些简单美丽的造型,如小动物、小船等等。学生兴致盎然,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再创造制作出很多漂亮实用的小物品。总之,孩子们的作品个个有创意、只只有特色。我把他们的成果进行精心的布置,专门开设一间陈列室陈列变废为宝的作品,孩子们看着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兴奋不已,制作兴趣更浓,创作热情更高。自然,收集废旧材料成了他们的习惯,像穿衣、吃饭一样自然了。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同时,还认识了什么是有机垃圾,什么是无机垃圾,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也就更深一层了。

三、培养良好习惯,在美术教学中强化环保行为意识

绘画材料要摆好位置,用色注意画面整洁,不要乱涂乱画,用完后及时清理,收拾干净。特别是手工制作课上会产生许多的垃圾,如,纸屑、胶带纸、土粒、线头……要及时处理掉。在美术课上,我鼓励每个学生在桌子上放一个自己制作的“垃圾箱”,以便装美术课上产生的垃圾。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做到自觉保持教室的干净,还培养了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终身受益。另外,在美术课拓展延伸一块,我们也常结合环境宣传日开展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活动。如,环保时装秀、环保海报设计、环保黑板报……通过组织和参与,让学生在留意身边一草一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接受环境意识的渗透,由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当然,站在美术角度来说,环保教育拓展了美术制作的材质,丰富了美术的表现手段。反之,站在环保的角度来看,由于美术的介入,使得环保教育更生动,更有趣味,在玩中学,于无声处得到教育。因此,让环保教育走进美术课堂,既是对未来人才的素质储备,又是锻炼学生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双手创造美,扮美生活的必要手段。我将尽力把环境教育工作做好,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们也会由内至外地变得更美,人类社会也将更协调、更和谐。

上一篇:OM在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测量教学中的融入 下一篇:怎样让小学音乐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