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术后出血3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5 06:56:07

拔牙术后出血38例临床分析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我院口腔科门诊从1997年~2007年治疗拔牙术后出血3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2岁,以24~56岁最多。

2 方法将38例拔牙术后出血的原因、时间、部位列表进行总结,见表1、2、3。

治疗:拔牙术后出血的治疗是主要对症处理。如果牙槽窝内出血,在牙槽窝内填入明胶棉,再用纱球压迫止血;若是撕裂或龈片游离,缝合止血;出血较严重者要用碘氟纱条填塞缝合加包扎止血。全身治疗包括:控制感染,使用止血药,如安络血、VITK、Vitc,凝血剂,输液,输血。

讨 论

1原因:拔牙术后出血,以牙龈出血多见,主要原因是术后造成牙龈撕裂。有两种情况:一是牙龈全层断裂,临床上容易被发现,另一种牙龈与骨膜分离形成人造龈袋引起出血。造成牙龈撕裂的原因是使用牙挺、牙钳的方法不当,更主要的原因是牙龈分离不佳,牙龈分裂器插入过浅,没有使环状韧带与牙颈部完全分离,或者分离器插入过深使牙龈与牙槽或骨面上分离,形成龈片内侧的撕裂而引起出血。另外牙槽窝内若残留有炎症性肉芽组织、断根或者手术粗糙造成牙槽骨的创伤,可引起牙槽骨渗血,其原因是:严重牙槽骨骨折,牙槽内小血管爆裂,甚至上下牙导致出血,也有少数病人由于术后精神过度紧张,术后做剧烈运动,以及过早的漱口,个别患者不遵医嘱,反复用棉花填塞拔牙窝致使血凝块脱落出血。继续性出血多发生在拔牙2天以后,可出现疼痛、发热,自发性的突然出血,有的患者可出现反复多次出血,炎症期和牙周病的患者拔牙,由于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术后易出血。除了局部因素外,全身因素也可以引起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恶性贫血,高血压等,本组患者有5例由高血压引起,原因在于患者在个体诊所拔牙所致,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 部位:分析拔牙后出血的部位分布,阻生智齿最多,磨牙次之,尖牙及前牙较少,其原因是越向前的牙龈由多根变成单根,视野越大,越容易操作,对组织损失小。阻生齿拔除,手术复杂,操作时间长,部位深,操作困难,组织损伤大,因而引起的出血机会较多。

3 预防:为了避免拔牙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必须以预防为主。在拔牙前要先询问病史,是否有血液病,高血压,月经期,还应拍摄牙片分析阻力,否则不能拔牙。在拔牙术中要分离好牙龈,避免牙龈撕裂伤。如果已经造成牙龈损伤,应立即缝合。正确使用牙挺和牙钳,避免损伤牙龈,拔牙技术要熟练,缩短操作时间,拔除死髓牙、残根残冠者,一定要刮尽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拔除多根牙时如摆动的角度较大损伤了牙槽窝及牙槽骨骨折,这时必须用手挤压牙槽窝,让牙槽窝和牙槽骨复原而减少出血,高血压患者拔牙,要先给予降压药。拔阻生齿时,严密缝合伤口,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拔牙术中疑有出血情况者,让患者等候半个小时再检查一次,是否有出血点,如果正常才让其离去。拔牙术后必须嘱咐患者保护好创口:1.不要过早漱口,不要过早或过长时间咬和止血纱卷,更不要擅自反复填塞槽窝,以防丧失血凝块对创面的保护作用;2.不要吃过烫的食物;3.拔牙后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等。

上一篇:皮肤变应性血管炎5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果糖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供能的安全性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