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紧急预案

时间:2022-08-25 04:42:03

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紧急预案

[摘要]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控制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紧急预案

[作者简介]文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博士,广东 广州51022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73-04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但近几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在高校中一直存在,且死亡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之势,这种现象是当前高等教育必须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是指区别于新陈代谢自然过程导致的生命殒灭,是指除老死和病死以外的其他各种死亡,包括自杀、他杀、意外事故等等,其中自杀所占比例最高。2007年7月,在中国保监会主办的首届校园安全与风险管理论坛上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和3000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而近期另一份调查报告则显示:突发性、脆弱性和报复性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突出特点;心理素质差、社会压力大、某些媒体的不良宣传误导和教育的缺失是引起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自杀已占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类型的第一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影响了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控制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

一、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因素,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从主观上讲,是大学生自身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造成的死亡,如学业问题、就业压力、家庭因素、感情受挫等形成的心理因素。从客观上讲,即非学生自身能控制的一些行为造成的死亡,如车祸、患病,突发病致死、外出旅游发生意外、校园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学生攀爬高处意外跌落或进行危险动作等意外因素。从死亡种类的统计结果看,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是主观原因占多数。另外,造成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严重缺失。

从主观方面来看,造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生子女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近年来,中国独生子女社会文化和社会问题首先在高校中显现出来。每个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一致,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校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是导致非正常死亡的诱因之一。有些学生因为同学之间关系不够和谐,造成心理压力而导致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由于长期缺少倾诉和交流的对象,而逐步形成一种孤独、焦虑和烦躁的情绪,久而久之,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导致任性、自私、性格孤僻、不善交际、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问题发生,或产生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疾病。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很容易酿成过激行为或产生轻生念头。

2.贫困大学生数量增加。我国普通高校自1997年实行并轨收费制度以来,困难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他们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以及择业就业的压力,往往是自尊与自卑并存,焦虑与抑郁并存,自强意识与依赖心理并存,软性自卫与自我封闭并存,亟需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和劝慰。更有极少数学生不思进取、态度消极,甚至产生仇视社会的心理,并进一步为这种矛盾心理所困扰、扭曲,从经济上的贫困演化为精神上的贫困,一旦出现某种刺激因素,便选择自杀的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3.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刚开始接触社会,有些在校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常常会为一些所谓的哥们义气,参与到社会或同学间的矛盾纠纷之中,事实上他们并不真正懂得什么叫友谊,认为在一起吃喝玩乐,相互帮忙,助威助阵,讲哥们义气,就是友谊。而这种所谓的友谊很可能已经埋下了自身或他人人身伤害的隐患,加上当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长期受家庭宠爱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的人不能像常人一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冲动时不考虑后果,从而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4.情感问题造成的压力。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默许态度,大学生恋爱人数呈增加趋势。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并不成熟,很多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观,再加上毕业后的发展前景不确定,经济不独立,导致失恋成为多数恋爱学生的结局。失恋的打击容易使一部分大学生自卑、消沉、苦闷,对生活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绝望、报复等一系列异常心理,甚至精神失常,出现自杀或报复杀人的恶性事件。

5.沉迷网络对现实社会缺乏认知。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使某些自制力不强或本来就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找到了宣泄和解脱的地方,将网络社会视为“精神家园”,成为其逃遁现实社会的所在,并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而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为所欲为,形成网上网下双重人格,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网络性心理障碍”,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甚至产生自杀的意念和行为。

客观方面造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主要有:

1.自我安全意识淡漠。在校大学生平时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故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少人就会选择结伴外出游玩,使紧张的精神得以放松,但游玩时有的同学往往会忽视安全问题,做出一些对自身安全不利的事情,使自己陷于危险之中,从而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2.精神或生理疾病。有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精神或生理上已存在疾病,如果学校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重视,此类学生在入学后往往会因为受到环境、学习、生活等外部因素的刺激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甚至会给自身或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某高校学生李某患有精神疾病,在入学时没有被发现,其后也一直表现正常,而面临毕业时由于压力增大,导致其精神病发作,并伴有严重的自杀和伤害他人倾向,造成了学生中的恐慌,幸好学校相关部门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治疗,才没有造成意外和伤害。

3.遭遇意外事故时缺乏正确应对措施。由于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很多大学生在入校后没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在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缺乏应急、应变能力及避免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正因为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一旦真正面对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很多大学生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从而错失最佳避险机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预防办法

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努力防止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发生已成为各高校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生命教育必须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合力共同推动开展而学校在这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引导人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终极意义,探索生命的归依,强调在生活中体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生命意识教育的生活化。第二,生命历程教育。生命历程教育是教育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历程中的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和磨难,当面对挫折和磨难时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通过生命历程教育可以使人积极发现生命的真谛,发现学习和生活的情趣,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辉煌和挫折失意。第三,生命价值升华教育。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意识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悦纳自我,从而最终实现自我。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出现大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与这些学生不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长期生活在压抑和自卑的心理状态下有着直接关系。

2.高校应认真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有的在中学时代就有过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所以,在新生入学后,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心理健康普查一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一些具有反映学生心理素质的问题进行客观性测试。普查后发现异常结果的,及时将该学生所有信息查出,通知所在系,并督促和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及宿舍成员密切注视学生动态,一旦发现心理障碍行为,辅导员应及时与其沟通,并试图找出原因,做好心理上的疏导工作。对于不能解决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应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救治。同时,应将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及时通知家长。

3.高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大学期间,一些学生因为学习障碍、恋爱受挫、就业压力等因素形成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行为变得异常,长期如此这一部分学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通过心理咨询,利用专业的心理救治理论和实验,逐渐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咨询可早期发现各种心理问题,帮助摆脱各种心理困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及时恢复心理平衡,并最终消除心理疾病。对于那些已出现自杀念头的学生,如果及时进行咨询和接受适当的心理治疗,能够避免自杀行为。

除此之外,网络技术发展成熟,一些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的网络技术可用于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网页上可开辟对话空间,采用问答的方式直接进行咨询;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利用QQ或者MSN等聊天软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这种心理咨询方式简单、易用,而且对于那些“不好意思”咨询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具实用性。

4.学校有关部门应设立全方位的学生行为观察点。有些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他们认为心理存在疾病是可笑的,会担心被周围的同学看不起。但越是“讳疾忌医”,后果就越不堪设想。心理疾病得不到救治,内心的“痛苦”就越积越多,长此以往,爆发出来的行为也许不仅仅是自己的死亡,或许还会祸及他人。其实,出现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多数来自这一部分群体。如何发现这一部分学生就尤为重要了。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的日常行为可以大致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

5.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学生干部职务。心理委员负责全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预防。对存在异常行为的学生,心理委员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辅导员,及时监控。班级所有学生干部密切注意班内成员的行为与动向,在教室、宿舍、食堂、自习室等地方,学生干部应关注班级所有学生的行为,特别要注意那些家庭出变故、经济有困难、学习很吃力、身体有疾病、感情遇挫折的学生的日常行为,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宿舍长也要关注宿舍其他成员的生活与行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最能反映一个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地方。宿舍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是最深的,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思想与行为,宿舍成员一般是最先知道的,学生的异常行为也是最容易发现的。所以说,从宿舍长到每一位成员,都应该积极地去关心和了解其他成员,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成员一面积极开导,一面及时报告。

6.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学生学习与生活区域,近距离了解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引路人,是学生的依靠者。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宿舍、教室、自习室等地方,心系学生,不高高在上,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师益友的良好形象,增强亲和力,做学生的贴心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思想上的动态。我们从细微的心理角度去考虑,这样做对于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或许他会向辅导员倾诉自己的思想问题。

7.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学校相关部门应长期观察、记录大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问题、定期进行心理测试,以便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建档的做法对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很有实际意义。

8.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注重通过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舆论氛围来培育大学生的生命情感。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各个方面,充实校园的文化内涵,要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强化作用,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正确引导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开展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其它活动,使大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精神,

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减少伤害他人生命事件的发生。

此外,系统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人的意愿和情感,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保护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也应该是教育的基础。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领悟,真正增强防灾减灾的安全理念,从而具备很好的意识及能力去守护生命安全。而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三、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处理办法

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种种预防措施,但是,随着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普遍增多,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大,处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当这种事件发生时,高校领导成员要发挥指挥控制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势,将事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并做好善后工作。

1.高校要采取各种主动措施,针对校园安全管理的疏漏,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采取具体措施,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例如,高校可选择那些信誉好、能力强的保安公司来负责学校的安全,建立校园110报警机制和巡逻机制,加大保安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摄像头、报警器等先进设备防范各种校内违法犯罪事件。与此同时,学校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场讲解、模拟演练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危险性活动的指导和监管,提高大学生的安全警惕性和自卫能力,增强他们的求生本领和各类急救技巧。

2.当校园发生安全事件后,要有及时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如可以制定一系列针对校园火灾、犯罪、传染病等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保障在非安全事件发生后,学校各单位能够作出迅速及时的反应,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在危急事件中学生死伤情况的发生。

3.制定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应急预案,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团委、保卫机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存在隐患的苗头要及时制订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把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这项工作作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点来抓。校、院、系三级均要制定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应急预案,力争在事件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善后问题,防止事态扩大化和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为了防止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各种负面问题给高校稳定造成的隐患,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互相配合,统一口径,规范媒体行为,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美化,不炒作,不失实,不描述过程,不刊登照片,防止媒体不规范操作的负面诱导作用,以免影响和扰乱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

4.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科学处理既要综合考虑我国法律和文化层面的特殊性,又要综合考虑社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以法为据、以人为本、以案为鉴、以和为贵,创新工作方法。处理的首要原则应该是以法为据,就是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学校和相关方面与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发挥法律顾问或专职律师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作用,依法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处理。这既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秩序的需要,更是促进校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需要。在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对死者的哀思,二是对其家长和亲属的抚慰,三是对各方合法权益的维护。学校在处理这类事件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体谅家长失去子女的悲痛心情,尽量给予力所能及的安抚和慰问,满足家长在处理过程中的一切合理要求,对不能满足的应给以耐心解释和说明,争取家长的谅解,尽量减少事件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制止家长在处理过程中的不理智行为,必要时要争取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的配合,避免学校和相关个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不法侵害。

[参考文献]

[1]吴平.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心理预防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2009,(1).

[2]张福珍,王兰兰.从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谈高校生命意识教育[J].江苏高教,2009,(2).

[3]孙立军,李维善,郑晓伟.从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看中国高等教育的缺位――论高校的人生哲学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

[4]肖迪.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湘潮(下半月),2009,(6).

上一篇:高职教育为地方特色产业提供人才培养的模式研... 下一篇: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