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让课堂更加和谐

时间:2022-08-25 04:18:27

赏识,让课堂更加和谐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个体成长规律的教育,它充满了爱和人情味。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赏识教育,可以促进课堂和谐,使课堂充满乐趣。一是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学习。二是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表扬要落到实处,批评要恰到好处,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三是讲究语言、行为和肢体语言的艺术,实现由自发赏识到自觉赏识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四是保持豁达宽容,让学生学会赏识,既懂得赏识自己,也知道赏识别人。

关键词:赏识 课堂 和谐

新课程使我们大胆突破了旧有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而著名教育专家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因为充满了爱和人情味,一经问世便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广泛欢迎。从理念上讲,赏识教育和新课程是一脉相通的,二者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上都提倡以激励为主。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赏识教育,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乐趣。

一、恪守公平公正,让每个学生快乐

人们习惯把老师比作园丁,把学生比作幼苗,当幼苗长势不好时,园丁很少责怪幼苗,更多是从自己的种植方法上找原因。由此可见,没有不好的幼苗,只有不会种植的园丁。以此类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短处。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心思认真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其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偏爱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学生,对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给予更多的关心,其实,这种做法容易导致产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使这些“好学生”在情商等方面出现缺陷。笔者曾以“你心目中的老师是 的老师”为主题,在班级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选“知识渊博”的名列第一,而选“公平”的也高居第二位。可见,公平对待学生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老师应该秉承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对待所有的学生,在掌握其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最终促进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

二、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让每个学生健康

赏识教育强调表扬,但并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也不是过度批评,而是将表扬和批评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教学上收到最佳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坚持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怎么回答问题,老师总是以一个“好”字回应。特别是对于那些“好学生”,老师往往是经常表扬,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好学生”产生骄傲自大、高人一头的心理感觉,最终孤立了自己,陷于人际关系的烦恼之中。所以,老师那样的做法表面上看是维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实际上反倒害了他们。

所以,要正确运用赏识教育,就必须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分寸。具体做法就是:对于表扬,要明确表扬的依据,将表扬落到实处,让被表扬者“受之无愧”,并告诫他(她)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对于批评,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既让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又很好地维护他(她)的自尊,教导其吸取教训,不断进步。这才是真正的赏识,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讲究赏识艺术,让每个学生进步

也许每一位老师在刚刚接触赏识教育的时候,都感觉似曾相识,这种感觉表明这时的赏识还只是一种自发行为,是无意识的。要实现赏识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恰当运用赏识教育,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掌握赏识教育的艺术性。

(一)赏识的语言艺术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不仅要说“好”,还要解释“好”在哪里。这样,不仅给学生指明了正确的思路,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当老师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时,为了激励其他同学,往往会抛出“看看哪位同学能超过他(她)?”等类似话语,这样能否起到激励作用暂且不论,但很可能会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感到尴尬。所以,把话语换成“看哪位同学还有新的见解?”会更加合适。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们总是担心学生会骄傲,于是告诫学生,“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虽然这次取得了进步,但离要求还差得远呢。”这种言语容易让学生感觉压抑,高兴之情全无。若改成“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按这样的发展趋势,你一定会做得更好”,效果就大不一样,因为这样不仅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

(二)赏识的肢体语言艺术

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时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众所周知,周弘老师的“大拇指”激励了很多学生!当学生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老师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会意的微笑,就能很好地表达肯定与激励的含义;当学生想回答问题却又表现出不自信时,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就会让他(她)产生巨大的动力;当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其他困难时,老师一些安抚的动作、一个慈祥的表情会胜过几句语言,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

四、保持豁达宽容,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赏识

从教以来,笔者总是不断给学生传递“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理念,教育他们要明白自己的优点,自信快乐地学习、生活,同时要以宽广包容的胸怀对待别人。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让他们学会既赏识自己,也赏识别人。当某位同学精彩地朗读课文后,同学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也会毫不客气指出“瑕疵”。这时候,朗读者心悦诚服,点评者满心欢喜。当某位同学回答问题后,其他同学的评价总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作文评讲课。课堂上,笔者将三位同学的作文复印给其他同学,让他们谈谈看法。十分钟后,同学们纷纷发言,围绕三篇作文的立意、构思、结构、语言畅所欲言。他们既肯定三篇作文的优点,也指出不足,点评之准确,语言之丰富,让人惊叹!点评不仅让三位同学受益匪浅,也让其他同学通过点评无形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赏识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理解、掌握和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地实践,就能让赏识教育与新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教给学 下一篇: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