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专业结构 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时间:2022-08-25 01:47:48

优化专业结构 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科学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有效服务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应尽之责和必由之路。

一、优化专业结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型。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政策和文件也多次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

1.优化专业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题中之意。升本12年来,安阳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水平,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获准成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由新建本科到合格本科、由合格本科到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本科院校的转变。2010年召开的学校党建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学校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办学层次突破的攻坚期。围绕这一重大命题,优化专业结构,积极顺应学校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新形势,着力加快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实现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2.优化专业机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专业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专业建设质量与成效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升本初期,学校的专业规模和办学规模都在短短数年间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专业建设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缺乏特色、发展活力不足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合理调整专业布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已经成为培养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3.优化专业结构是凝聚办学特色的有效载体。规模扩张时期,高校片面追求学生数量,长期雷同办学加上一些重复建设导致当前高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同层次、同类别的高校,基础相同,问题相同,困难也相同。此种情况下,彰显特色、发挥优势已成为挣脱束缚、实现突破的必然路径。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重点专业、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专业提升计划”,提出要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及河南优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等发展需求,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建设150个左右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点,着力建设600个左右的省级特色专业点,加快培育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点。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和载体,促进学科与专业的紧密结合,加强特色专业培育建设,会聚人才和科研创新优势,加快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建设发展,已经成为地方院校凝聚办学特色、凸显办学优势、争取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二、优化专业结构要坚持科学发展原则

优化专业结构,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发展要求,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稳步实施。

1.重点建设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妥善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人力和物力,优先建设一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建设底蕴丰厚、发展势头强劲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以一流水平为目标,以项目、平台为依托,以取得重大影响的成果为标志,着力提升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通过重点建设求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以重点突破推动全面发展。

2.强化特色原则。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妥善处理好特色发展与综合发展的关系。充分挖掘、凝练、发扬特色,紧密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优势,优先建设符合地方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方向、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积极打造专业建设亮点和品牌,以特色发展为着力点和突破点,努力将特色专业建成优势专业,以特色创造机遇、激发活力、寻求影响力,向特色要水平,向特色要效益,全面提高特色生产力。

3.分类推进原则。坚持“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层级推进”,妥善处理好分步实施与整体推进的关系。优化专业结构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要认真分析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充分考量专业与市场的适应度;同时,还要综合论证该专业在学校总体定位中的作用和建设基础,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招生及就业形势等多视角透视该专业,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客观评判专业的建设前景,建立科学严谨、层级分明的建设规划、评价体系和评估机制,坚持过程与目标并重、建设与管理结合,分类别、有步骤地推进专业建设。

4.集成创新原则。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融合创新”,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专业建设的支撑效应、创新效应、引领效应、集聚效应、服务效应。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服务面向,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强化学科专业交叉,合理调整专业布局,鼓励扶持社会急需新兴专业建设,通过专业集聚带动项目集聚、推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转型。

5.学科驱动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的理念引领和推动专业建设”,妥善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调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支撑和导向作用,紧密结合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优化调整的方向、目标和规划,以学科集群建设引领和带动专业集群建设,通过学科建设凝练方向、会聚队伍、搭建平台、培育人才,整合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布局,以学科建设的有效成果加强和推进专业建设发展。

上一篇:谈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下一篇:画家王刚的“老万”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