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优化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25 11:42:07

关注学生心理,优化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阐述了关注学生心理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日常教学实践,阐述了关注学生心理,优化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中职生 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心理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由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与智力等因素决定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优化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一、关注学生心理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的心理基础影响教学情境的创造。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特有的育人环境。不同的教学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取决于师生的心理状态,而学生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到这种心理状态的活跃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基础,主要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意识、热情、态度和激情。

(二)学生的心理基础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

教学情境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向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学生没有积极的心理基础,就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步骤的实施,以及教师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也就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学情境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学生的心理基础影响自身活动的效果。

健康而积极的心理基础能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因素。科学家们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积极性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只能发挥20%左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良好的心理基础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愉快地接受和自觉地掌握知识,从而通过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活动与学习效果。

(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的特殊性。

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是在初中学习不太理想,基础较差,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与同学的白眼,大部分都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文化知识没有兴趣,学不进去、学不明白,存在着恐惧心理,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了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要面对家长的唠叨说教,另一方面又坐不住板凳,学不进知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但为了今后的就业,不得不去学习,心理上焦虑不安。采用通常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首先这些学生基础差,学习要求就不能以通常的要求来衡量,如果拔苗助长,其结果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对于学生的不学,甚至厌学,用通常的教育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学生以前经常被教育,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免疫”能力,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所以采取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关注心理,对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关注学生心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触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氛围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的精神面貌、活动情况和客观环境的综合体现,处于其中的人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职生心理较稚嫩,很容易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的心境,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产生想动、乐学、要练的意识。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授圆柱这节内容的时候,讲解侧面积公式,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纸圆柱模型的侧面沿母线进行裁剪,然后展开,学生很积极,也很兴奋,对展开以后成为长方形印象很深。这对于理解和记忆圆柱侧面积公式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在教授圆锥体积公式时,我让学生用圆锥装满米后把米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当中,来回三次,正好把圆柱填满,学生兴趣浓厚,对体积之间3倍关系印象很深。这对于理解和记忆圆锥体积公式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做好表率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所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课堂上,学生通常表现得比较胆怯,不敢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很小,气氛比较沉闷。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打破这种局面。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从而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班有一个较为特别的学生――沈欢。这个学生,叫人又怜又爱又厌,他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渴望幸福安宁的家庭。在家中,他只有收敛、压制,他把他的能量释放到学校、课堂。若不是感兴趣的课,他几乎没安静过,总要惹一些麻烦,课余就更别提了。他的班主任曾经跟我说,批评、教育过他很多次了,可他就是听不进去,偶尔有点收敛,也只有两、三天的时间。为了他的健康成长,几乎每隔一个星期都要找他的母亲,可收效甚微。我了解后,就立刻展开了情感攻势。我第一次单独找他谈话,对他学校的表现一概不提,只是关心他的生活,他的家庭,帮他排除心中的苦闷与烦恼。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他逐渐认识家庭的不完整是既成的事实,无法改变,不应该自暴自弃,应该自己去努力,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不仅如此,他还渐渐开始信任我了,听我的话了。于是我再接再厉,对他在学校的表现提出了要求。慢慢地,他的一些恶习开始扭转过来了,人也精神了很多,数学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三)在教学中要学会赏识学生。

赏识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维护。适时地表扬,在育人工作中是有益处的,尤其对后进生而言,更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现在的城市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尽家人的溺爱,在家听惯了好话,不好的话听不进去。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地利用这一点,就能够使学生表现得更积极,提高听课效率。此法对中职生更是一副良药。他们以前大多是“被遗忘的角落”,但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就能够很大程度地帮助他们。

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一些习题,而学生做出的答案不尽相同。我在请学生回答的时候,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不批评,还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其改正错误,并鼓励他再接再厉,争取下次做对。对于有的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题的,我会请他上讲台进行讲解,使他有成就感,促使他更加积极地学习。对那些没按时完成,但有所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有继续学下去的勇气和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渐渐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在教学中要适当给学生一些挫折教育。

教师不仅要学会赏识学生,而且要适当给学生一些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不少中职生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形成了过于自负、自以为是的心理特点,他们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和虚心向别人学习。往往是:没学就一窍不通,学了一点就骄傲自满,不仅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而且经常影响他人正常听课。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我在他们心理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出有一定难度和有一定迷惑性的题目,使他们经受做题的失败,让他们在心理上逐渐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平,知道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充满坎坷和困难的,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身不断进步。

(五)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竞争是教育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掘竞争因素,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活跃课堂教学的情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竞争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求。在学校教学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符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根据中职学生好奇爱动、喜欢竞争和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应充分发掘竞争因素,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活跃课堂学习的情趣。我把每次课的最后十分钟留给学生做题,然后根据学生正确完成题目速度的快慢排名次,并进行总结,提高的表扬,落后的鼓励。一段时间后,原来上课认真听课的学生从一半左右变成了超过百分之九十。这都是竞争带来的教学收益。学优生和学优生比,落后生与落后生比,总之,每个学生都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提高。

(六)丰富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艺术。

学数学,就是在数字、图形、符号中不停地穿梭,有些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慢慢地对之失去了兴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导致成绩下降。所以,如何调动他们,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门学问。我采取的方法如下。

1.布置作业时外留兴趣题。如:两人乘船过河问题、数独等一些容易看懂但又颇费脑筋的兴趣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2.生动贴切的讲解。在讲解数学问题时,我经常会用一些实际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知识,同时也使注意力更为集中。如我在引入极限的时候,以班级甲同学跑100米为例,甲第一秒跑了50米(飞人?一笑而过),第二秒跑了25米,第三秒跑了12.5米,依此类推,他能到终点吗?学生反应非常积极,他们不但能实际地感受知识,而且因为有同学融入其中而显得精神百倍。

3.提问与数学的融合。我按照学生座位建立直角坐标系,左边第一个坐标为(1,1),共6行8列,我首先喊(1,1)回答,然后喊(3,3),然后问下一个该谁回答了,学生稍感诧异,很快反应过来该(5,5)回答了,这样不但使学生感觉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使他们更专心致志,开动脑筋学数学。

总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注意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考虑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并能够善加利用,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优化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增色生辉。

参考文献:

[1]马利琴.挫折教育.朝华出版社,2009.6,(第一版).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第一版).

[3]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第一版).

[4]李慧军主编.名师最有效的赏识教育细节.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1,(第一版).

[5]顾明远.拿什么吸引学生.九洲图书出版社,2008.8,(第一版).

[6]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第一版).

[7]韩作黎.在竞争的日子里.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12,(第一版).

上一篇:人本主义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手随心愿,心随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