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8-25 11:05:13

高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摘要】现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影响着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提问、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等方面谈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造性思维教学体会

新一轮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的过程。考察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但是,过去在生物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书本知识和应试能力,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原因就是学习观念陈旧,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改变这一学习方式,教师应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在高中这个基础教育阶段,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施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在某一个学科领域,这些知识的排列是纵向的、线形的,相互之间完全靠逻辑关系加以联系;而在学习中,教材强调探究、讨论,从问题中去找答案,有许多题目需从课本上找答案,强调对课本的熟悉程度。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教学中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设计问题―课堂具体过程。这样才能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对学生探究陈述性知识、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过程伴随着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假设反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然后导入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那种“不能质疑,只能遵循”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例如白昼状态下,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如果把植物横过来、倒过来,会怎样生长呢?这种鼓励学生逆向思考的方式无疑会激励学生产生探索性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实验过程中,在学生理解了实验的基本步骤后,可以提出另外一些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还有哪些材料可以代替?如果实验步骤变化了结果会如何?如果实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这些问题将会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以及前面所学的一些实验联系起来思考,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样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提问。如在做酶活性实验时,酶活性的发挥受到温度的影响如何?受到PH值的影响如何?受到其他化学物质的影响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更多一些地给学生设计提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使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高中生物现象抽象难懂,如果仍然以传统的挂图等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障。这是因为多媒体课件因为能将文字、声音、图画、动画及影片等融合,以鲜明的色彩、变换的画面创设逼真、形象的界面,用实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时,播放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的动画,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以及动过动画沿演示渗透作用以及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形象又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的提高。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生物教学的呆板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加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有一定的自和选择权,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独立探索与相互交流同步发生,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物教学的主体。

四、实验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许多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书上的实验大胆提出质疑,并加以创新性地改进,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意在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中,可以用梨来代替苹果,因为梨的细胞液多,制备的组织样液可隔天使用。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用大蒜代替洋葱,这是因为大蒜生根快且多,大蒜可分成很多小蒜瓣,每个小蒜瓣都可长出许多根,省时又节约成本。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以用唾液淀粉酶代替a-淀粉酶,由于唾液淀粉酶取材方便,价格便宜。自制唾液淀粉酶时,一定要漱口,这样可以减少杂质,增加淀粉酶的纯度。将所取唾液稀释50倍,保温温度应该37℃左右,这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在人体内正常温度催化活性最高。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可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碘遇淀粉变蓝色,通过颜色的变化确定淀粉是否被水解。同时在这个实验中可以将3%的反应底物增加一倍,改为6%的蔗糖液和6%的淀粉液。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应底物的浓度越大,酶的催化效率越高”的原理,在本实验中提高反应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可产生更多的还原糖,实验现象更明显。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设想,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周宁.浅谈高中生物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2):183.

[2]王青林.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J].贵州教育,2009,(06):38-39.

[3]杨.精选教学方式实现高中生物自主学习[J].中学生物学, 2009,(02):39-40.

[4]尚振全.高中生物教学应重视应试外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5):612.

上一篇:注重创新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