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般感受 生成多彩语言

时间:2022-08-25 09:56:44

品味诗般感受 生成多彩语言

【摘 要】我们不仅从涵养心灵、博观约取入手,引领学生站在时代和国家民族的制高点上,发出黄钟大吕之音;也从语言文字的简约意丰上下功夫:从回归生活到启动想象、铸造语言,绘出情致,到抒写真情,我们倾听着学生成长时骨节增高的响声,感受着用心灵清泉述诸笔端的那花开花落的灿烂。

【关键词】品味 铸造 语言

我们不仅要从涵养心灵、博观约取入手,引领中学生站在时代和国家民族的制高点上,发出黄钟大吕之音;也要从语言文字的简约有力上下功夫。

一、回归生活,寻找感觉

语言的贫乏缘于生活的贫乏,生活的贫乏缘于发现的缺失。罗丹《艺术论》说:“美是到处都有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避免陈词滥调,就必须从生活中去发现令人感动、令人回味的东西,而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多。翻开厚厚的《围城》,信手便可拈出一串长长的带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妙语: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方鸿渐给鲍小姐一眼看得自尊心像泄尽了气的橡皮车胎。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微笑从心里泡沫似地浮上脸来,痛也忘了。

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步走了。

这两位奶奶现在的身体像两个吃饱苍蝇的大蜘蛛,都到了显然减少屋子容量的状态。

店周围浓烈的尿屎气,仿佛这店是棵菜,客人有出肥料灌溉的义务。

“衣服”、“橡皮车胎”、“露水”、“泡沫”、“狗”、“大蜘蛛”、“菜”、“肥料”,人们司空见惯甚至不屑一顾的意象就这样大模大样地走进了文学艺术的高雅殿堂,给读者带来的不是俗不可耐的咀嚼。

学生常常感叹自己文笔的拙劣,更习惯性地把探寻的目光投向“阳春白雪”,却对周遭的现实人生熟视无睹。殊不知,平凡之中蕴含着非凡,腐朽之内孕育神奇。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周围就是宝藏,引导他们去观察现实生活,去体验人生百态,然后用一颗多情的心去采撷那瞬间令人心动的感受,把它写进自己的文章里,这才称得上“生花妙笔”。

我指导学生在随笔、周记里抒写自己的生活系列的“寝室生活”系列、“我的老师”系列、“我这一个人”系列等。

……吃糖的感受是美妙无比的。

咬着软软的“大白兔”,牙齿之间粘着甜甜的奶糖,含糊不清的上下运动,甜蜜到心尖!“阿尔卑斯”浓郁的香味从剥开糖纸那一刻,一直漫延到咽下后的10多分钟。牛奶味的香甜,草莓味的酸甜,搅得舌头上的味蕾神魂颠倒。快乐像奶糖一样,甜甜的、香香的。……

每一次吃“金帝”,就会有一种在充溢着早晨阳光的小树林中散步的清新感觉到。无论是“金帝”的牛奶巧克力,还是果仁巧克力,总是一种淡淡的、梦幻般的味道。我喜欢淡淡的、梦幻般的一切东西,味道、气味、事物、人……淡淡的,让人有踏实的安全感;梦幻的,朦胧而有神秘感,给人无限的遐想。……

“Dove德芙”,像它的广告语一样,“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当含着一块“Dove”时,感觉它在口中慢慢溶化到每一寸地方,光滑细腻的液体温暖地从喉咙滑到身体中去,当它在身体中四处扩散开后,整个身体似乎都成了巧克力。

——摘自学生习作《糖果.sugar》

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倾听、去感觉,使某同学对平平常常的吃糖产生了那样独特而细腻的体验。正是这种体验,才有了“搅得舌头上的味蕾神魂颠倒”、“每一次吃‘金帝’,就会有一种在充溢着早晨阳光的小树林中散步的清新感觉到”、“整个身体似乎都成了巧克力”这样鲜活生动的语言。

二、叠加生活,点燃激情

点燃生命的激情,将设置情境的内容和学生自我生活尽可能地叠加、拉近,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共鸣。

1.规范写作语言

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常常别有特色,词语新潮,比如说王老师长得高,常常变异为“王老师海拔高”;说某女生长得胖,有变化为“她占地面积宽广。”超常表达,更让一些教师“瞠目结舌”:

①陶男这人太傲,比奥地利还傲。

②班上的女同学太阴了,英格兰似的。

③学校食堂的稀饭简直比西班牙还稀。

面对这些生动鲜活的语言文字运用,教师引导学生深化自己对比喻的认识,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规范写作语言。

2.开启想象,呈现画面

语言枯涩、板滞是想象不丰富、思维不开阔的表现。抽象的概念堆砌、刻板的词语组合只能形成一种僵硬的动作,“杀死”了语言本应给人的情意,既难让己如意,更难让人感动。

曾经让同学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指导学生对所设情境进行拓展性和延展性想象训练:

①这个冬天是让人痛苦的季节。

②这个冬天是让人眼泪泛滥的季节。

③一只风筝,卡在阳台前的大树上,它让我想到了很多。

④一只美丽的风筝,不知从何时起,被卡在了阳台前光秃秃的大树上,蓝色的飘带撩乱了我蛰伏的心。

同学们一致认为,②、④句比①、③句更生动形象,更丰满具体,更富有情味。①句中“痛苦”一词较抽象,②句中“眼泪泛滥”更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悲痛欲绝的画面。有同学还说,“泛滥”一词让人想到大洪水,所以一读到它,眼前就是眼泪如滔天洪水滚滚而来的生动场景。④句中增添“美丽的”、“不知从何时起”、“光秃秃的”等词,使“风筝”、“大树”更具实感;而“蓝色的飘带撩乱了我蛰伏的心”则有色、有形,很容易让人想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那多情的杨柳,有一种诗的韵味。

由此同学们认识到:要使作文语言有情有味、生动可感,必须借助具体鲜活的形象;而具体鲜活的形象则要靠想象来完成。

3.铸造语言,绘出情致

“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寻找独特的体验,“开启想象”则使他们的感觉能深入、能细化,但要使这些体验和感觉顺利地演变为情味十足的文字,还须精心雕琢,教师对此应有必要的方法指导。

(1)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法,其核心是通过剪辑、组合,把不同的镜头并列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与这些镜头本身完全不同的崭新含义,达到“1+1+1>3”的艺术效果,这种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在我们的汉语中并不鲜见,例如脍炙人口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一个个词组就是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作者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大于这一个个孤立的镜头的内涵,十种景物融入游子疲惫憔悴的身影,一种孤寂、迟暮、伤感的滋味渐渐弥漫开来。

这种“蒙太奇式语言”在当代作家中更成为一种时尚。比如海南诗人倪峻宇这篇散文诗:

山地与壑谷向遥远蜿蜒,

蜿蜒出舒伯特伤感与焦虑的韵律。

无边无际的遥远……

没有绿荫。没有行人的履响。没有教堂的尖塔……

山峦,光秃秃的山峦。孤树,浓重的惆怅扭曲了枝干。

有雾,漫漫升起。

时间,已经凝固……

——《山脉风景》节选

“山地与壑谷”“山峦”“孤树”“雾”等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时空似乎都停止了流动的凝重。

让学生在作文中尝试运用这种精巧的语言组合,使文字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2)妙用修辞,使文字滋润有流动感;或活用成语,化用古诗,引入时尚词汇、流行歌词等。

请看一同学听萨顶顶《万物生》曲子的感受:

……点击播放,入耳的是《万物生》那富有穿透力的生命之音……寂静许久的古老语言从石壁中复活过来,在一启一合的唇中将我带回古老文明世界。字字句句藏着菩提谶言,曲曲调调演绎佛的经典。神秘不老的气息扑面袭来,钝重的模糊感浸润每个细胞。大漠的黄沙被混沌世界包裹,化成一只蝶,蹁跹中坠落在夕阳的余晕里,又似苍鹰从天上劈下来,铿锵的逼进你的灵魂。古老的圣殿,金光四溢。镂刻的壁与柱,见证着流水般的往昔。出征的将士与等待的公主,临别时的千言万语化作沉默。这是希腊的神殿,埃及的尼罗河畔还是巴比伦昙花一现的空中花园?无数藤蔓缠绕我的感官,像是暮色四合时走过历史的辉煌,走到今天的断壁残垣……在厚重的背景音乐中,让人感到佛静坐于莲花,眉梢眼角皆是对万物的悲悯。让人感觉生命的局促不安,在萨顶顶的荒野无涯里,传出荒凉,温出欢愉。……唱出洪荒的远古,唱出昔日的辉煌,唱出沧海桑田的感慨……

就这样,学生抓住事物的形、声、色、影来增加语言的生活实感和艺术美感。灵犀一点,锦心绣口,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给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情绪体验一个生动的造型,给读者清风拂面的畅快。

三、积淀感悟,抒写真情

点燃生命的激情,将设置情境的内容和学生自我生活尽可能地叠加、拉近,让学生抒写真情。

讲臧克家的《老马》,不给学生灌输什么象征、寓意,而是从体验出发,让学生体会老马实际上不只是马,还是我的周围熟悉的人,是社会生活底层的人,是网络上说的草根人物,或许就是你的熟人、邻居,甚至就是你的父亲——你的沉默的、隐忍的,为家庭生活竭尽全力、不怕吃苦、不怕受罪又“抬起头来看前面”的父亲。这个做法很快让学生泪花点点地体验到了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与达观,胜似千言万语的讲解说教,如果学生在经历了类似情感的体验后,回忆有关父亲的生活画面,再来描述亲情,不会无话可说,点燃生命激情,产生心理学上所谓的“共生效应”,即在集体讨论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在热烈的思维碰撞中产生顿悟的火花,灵感突至,悟源广开,呈现强烈的情感活动。

在今年第七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学生蔡圳南《我的太阳》获全国一等奖,她在文中写道:

我爷爷是在一个花开的季节里永远睡去的,眼角带泪,既安详也悲伤……人真是非常渺小,生命也很短暂。在一个充满虫声、蛙声和泥土香气的晚上,我和好友睡在夜空下看着繁星,我如是叹到……人心里阴沉的雨总是自己给自己下的,消极的思绪是条无法阻断的河流……我心里孕育了一轮太阳,它给我如铁臂一般强劲的支撑,并跟我说:好好活着……三浦绫子说:天空虽有乌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我看见史铁生孤独的他坐在冰冷的轮椅上,在坍圮废弃又寂静安谧的地坛里,流着泪看旭日东升,四面有飘落的枫叶和疯长的野草,地上满是一片破碎的阳光,还有一首被哽咽着哼起的梦里歌:生生露生雪,生生雪生水……像谚语里说的那样: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永远只消耗自己……他敢一次又一次地在血红的伤口上点火,燃烧出比血泪还鲜艳的光……

如果残酷的现实正在用刀剜你的心,还不住发出悚人的笑声,那么你就更不能放弃……笑笑吧!因为没有什么泪是风不干的,没有什么痛是致命的,只有病,会让人死去……只要心里的太阳还在,不管魂归何处,我亦此生无悔!

该文获得全国一等奖并非偶然:思想深刻,情真意切!本文围绕“我的太阳”这一文题展开,从眼见亲人去世起笔,欲扬先抑,由迷茫到积极,华丽转身,追问生成生命的意义与幸福的真谛。

从回归生活到启动想象、铸造语言,绘出情致,到抒写真情,我们看到,充分挖掘中学生的写作潜力,他们的笔下流出的必是汩汩的清泉;他们的语言,或淡雅,或绚丽,或遒劲苍茫,或风趣幽默,体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与动人的情味:我们倾听他们成长时骨节增高的响声,感受他们用心灵清泉述诸笔端的那花开花落的灿烂,这成长的欢欣、幸福的种子“随风潜入夜”“春风吹又生”,伴随着他们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成为心灵抚慰的按摩器,事业成功的奠基石,学生进步的助跳板。

请相信,多姿多彩的作文语言并不是遥远的梦!

作者单位:四川简阳市阳安中学。

上一篇:重视课程整体设计 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下一篇:我心中理想的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