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时间:2022-08-25 08:53:25

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摘 要:2014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了好多商品,尼康的专业相机,鱼肝油违规生产成婴幼儿食品,手机恶意扣费预装软件等,看后让人触目惊心。虽然这些年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有所行动,但是大量侵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却愈演愈烈。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 保护

一、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者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较弱。一些消费者在与经营者的交易过程中,深信经营者会为自己着想,为自己考虑一切;而另一些消费者对于交易过程中应当谨慎的问题,疏忽大意,结果上当受骗,追悔莫及,这一切都是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致。消费者对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不加辨别或辨别能力较弱,有时明知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却不知向谁投诉,不知如何投诉。

(二)举证难和费用开销大的问题,制约了消费者的维权行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于发生消费纠纷时的举证责任没有做专门的规定,按照消费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范畴的推论,应当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产品质量问题发生在购买后的使用中,往往需要通过商品检测,甚至商品鉴定来确定。如果消费者承担商品检测鉴定的费用,而高额的检测费往往超过纠纷商品本身的价值,消费者就会望而却步;二是消费者单方送检,即使通过商品检测鉴定查明了问题,经营者也有可能以种种原因不承认检验结论。由此可见消费者在消费纠纷中处于弱者的地位。

(三)维权途径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严重地影响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目前我国的诉讼制度比较传统,还没有建立适合消费纠纷特点的诉讼制度。烦琐的诉讼程序和漫长的诉讼时间严重地限制了诉讼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最后防线的作用。

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对策

(一)消费者自身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鉴别意识和维权意识。消费者不仅要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注意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在购买商品后,在商品的使用消费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利益。例如,在选购商品时,对于商品的性能、出厂日期、消费期限、使用说明、售后服务等信息应尽可能地了解;在交易成立后,应尽可能要求销售者出具发票、收据或其他书面的证明材料,以便在受到侵害时,能够有效地进行索赔。

(二)对举证责任进行重新配置,同时确立消费者的群体保护意识。根据消费纠纷的特点,按照举证责任与举证能力相适应的合理原则,确立体现保护弱者、倾向于消费者一边的举证责任制度。当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提出赔偿请求的主张时,消费者只需负责举证受损害的事实证据, 其他举证责任则应由商品生产经营者负责。此外,如果侵权事实成立的话,应当明确规定由经营者承担检测费用。

消费者群体的整体利益与单个消费者的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现代消费者不仅应当关心自身的利益,而且,应当关心消费者的整体利益。现实生活中,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观念的消费者仍相当普遍。某些消费者对其他消费者主张权利的行为不仅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殊不知,每一个消费者在主张自己权利的同时,也为其他消费者获得公平的交易环境作出了贡献。

(三)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救济途径

(1)完善消费者组织并给予其更大权限。一些国家为保护消费者权利设置了专门机构,如美国的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日本的消费者保护会议等。我国可以建立一套消费者权益仲裁机制,专门用于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可在现有的消费者协会体系的基础上,相应地增设独立的“消费者权益仲裁庭”,仲裁庭可针对消费者权益纠纷的特点设立一套专门的仲裁规则,尤其是方便小额纠纷的简便仲裁。仲裁庭成员可以从消协、律协、专家学者中聘请仲裁员,同时考虑到消费者权益纠纷的多发性和小额性,仲裁员的聘任要求可以适当放低,人数可以适当放大,使消费者的权益可以得到及时的保障。仲裁的费用可以通过赔偿机制转嫁给不法经营者。

(2)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法院设立专门的小额消费纠纷法庭。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对于争议标的较小,发案又较多的消费者权益纠纷来说很繁琐,消费者往往不堪费时、费力的诉讼拖累。为此,综合《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的有关规定,可以采取对消费者更有利,更简便快捷的方式解决消费纠纷。我国的各级人民法院可以设立审理消费者权益争议的专门机构,专门处理消费者小额纠纷,从、受理、法庭调查、辩论一直到裁判的作出等一系列的环节上都予以适当的简化,并且缩短相应案件处理时限, 从而尽可能地做到及早立案、及时审理、及时裁判,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并随着国家制度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得到完善。对不法经营者侵害消费权益的惩罚将更加法制化、制度化,并且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会不断提高,维权途径会更高效,这些都将会使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地保护。

上一篇:浅谈会计专业的历史成本原则 下一篇:雪中送炭:小学语文课堂背景资料科学呈现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