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真性情

时间:2022-03-14 01:04:19

【摘 要】通过对《史记》和《汉书》几个有代表性人物的分析,来体会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中的巧妙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掌握细节描写的小建议。

【关键词】《史记》;《汉书》;细节描写;思想性格;方法

陈平佐汉,志见社肉:李斯亡秦,兆端厕鼠。推微知著,固智士之相机;搜间传神,亦文家之妙用也。但必得其神志之所在,则如图画名家,颊上妙于增毫。苟徒慕前人文辞之佳,强寻猥琐,以求相似,则如见桃花而有悟,遂取桃花做饭,其中岂富有神妙哉!

——章学诚《古文十弊》

读文章时我们经常会碰到细节描写。关于细节描写,清代学者章学诚有一段比较清楚的论述。上面所引的这段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细节描写这一概念,但他说的其实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及在使用细节描写这种方法应注意的地方。

这里举出两个细节。《史记·陈丞相世家》称陈平家贫,“里中社(祭灶神),平为宰(主管分祭肉),分肉甚均。父劳曰:‘善,陈孺子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平主管分祭肉,分得很公平,这是个细节。在这个细节里,显出他是有抱负的。他说要是他能主管天下大事,也会处理得非常公平的。可见他有宰相的抱负。这种抱负到后来到底实现了,他做了丞相。他善于用计,帮助刘邦统一了天下,立了大功。正因为这样,他年轻时的分社肉,才有了意义,成了他的传记中的细节。

《史记·李斯列传》写他“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也是个细节。这个细节显出李斯的志趣低微,他要求像仓中鼠那样,能够吃粮食,没有人犬来惊扰它。他后来做了丞相,秦始皇死了,有命令给公子扶苏,叫他回京下葬。赵高对李斯说,如果扶苏回京做了皇帝,扶苏相信蒙恬,你李斯就不会得到荣宠,还不如把命令改一下,命令扶苏自杀,立公子胡亥做皇帝,你就可以永远得到荣宠。李斯听从了赵高的阴谋。结果大权落到了赵高的手里,李斯被杀,秦朝也灭亡了。李斯之所以听从赵高,正由于他贪图富贵,志趣低微,不讲道义的缘故。赵高看到他的志趣低微,只图个人私利,才敢于向他讲出这个阴谋。这一切,正同他年轻时赞美粮仓中的老鼠有关。这个细节有助于说明他是这样的人,所以写到他的传记里。

这样的例子在《史记》里有很多。《项羽本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项梁,项羽的叔叔)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巧的是,刘邦也有类似的遭遇。《高祖本记》载:“高祖尝役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同样是看到皇帝风光的一面,两人说话的语气却大不相同。项羽是毫无顾忌,刘邦却小心谨慎;一为豪迈口气,一为艳羡之语,他们的话都能反映各自的性格,这就是细节,对塑造项羽、刘邦的形象很有帮助,所以也写进了他们各自的传记里。

以上所举的细节,都足以显示人物的志趣。这样的细节有两个作用:一是“推微知著”,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也就是看到事物的苗头。一是“搜间传奇”,搜求一般人不注意之处,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但细节一定要能够表达人物的精神志趣,离开了这点,勉强搜寻一些琐碎的小事,那是不行的。

这样的例子《汉书》中也很多。《汉书·陈万年》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万年尝病,召咸(万年子陈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这段话刚开头,还以为陈万年是一正直严父,以至三更半夜还在教导儿子,而陈咸不听教诲,竟然睡觉。读完后才使人哑然失笑,原来陈万年竟是在教儿子怎样拍马!这里一个“谄”字,父子俩的形象完全颠倒过来了,陈万年圆滑,陈咸正直。在叹服班固的手笔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细节之妙。

司马迁和班固写人物传记,很会抓住细节,这是他们把人物写得很精彩的原因之一。总之,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是一种省时省力却很有效果的一种方法,掌握它,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怎样才能掌握它呢?方法是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把要写的对象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同时加强语言的积累和锤炼,到下笔时就能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史记>解读》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中职推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注重搜集信息 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