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银行业的未来

时间:2022-08-25 07:12:15

亚洲银行业的未来

如果亚洲崛起势不可挡,那么亚洲银行业的前途将是光明的。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到2050年,亚洲将占全球GDP和金融资产的一半。但这一前景既非注定,也不是不可避免。

今天的亚洲拥有59%的全球人口,40%的全球贸易,34%全球GDP和23%全球金融资产,因此,从西方到东方的再平衡故事仍在继续。亚洲仍然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净储蓄者和贷款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人移居城市并变得更加富裕,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2013年4月),到2030年,亚太地区将拥有全球三分之二的中产阶级。在2030年将兴起的30亿新中产阶级中,仅中国就将占10亿。

由于近期对量化宽松的“逐步削减”导致了资本的逆向流动,人们已开始怀疑这些乐观的前景是否可信。甚至有人提出,亚洲金融危机将会重演。

虽然预测未来是出了名的不靠谱,但我们仍可以看出几大基本趋势。

首先,亚洲银行还没有从全球银行业的未来脱钩,因为在全球贸易、投资、银行信贷和资本流动方面,亚洲的区域和全球一体化程度正变得越来越高。

其次,两大中期趋势将影响亚洲的金融与经济。首先是金融监管改革的去杠杆化效应,如巴塞尔协议III,使资本、流动性和杠杆率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如果没有进一步资本注入,银行扩张将会受到阻碍。由于亚洲对基础设施信贷和抵押贷款融资持续高需求,银行将面临巴塞尔协议III下增加资本的压力,即使当前的资本水平是充足的。

二是量化宽松政策的逆转。即使世界再平衡降低了贸易赤字,全球净储蓄仍将缩水,对利率构成压力。在巨额的未偿债务和不断上升的粮食供需失衡下,任何气候转变都可能再次引发消费者通胀,进一步增加对利率的压力。这必然意味着对资产价格构成压力,且不良贷款将增加。总之,尽管有量化宽松政策,风险溢价也一定会上升。

大家普遍预测,亚洲经济增长仍将快于发达市场,但几乎一定会慢于过去已经达到的水平。因此,除非发生重大创新和意外,未来更现实的情景是适度增长,人口继续向城市化的中产阶级转移,以及不断扩张的亚洲零售业和企业/投资银行。

在企业层面,我们可以做出较为肯定的预测:银行的竞争将会加剧,利润空间将受到压缩。由于亚洲巨大的市场潜力,全球金融巨头将深化它们在亚洲的影响力,而亚洲的地区冠军将扩张并抢占市场份额。此外,金融技术公司将利用技术,通过手机银行与信贷,经由社交网络,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这一竞争将带来创新以及亚洲银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而当地银行将利用本土知识和开拓利基市场来捍卫自己的领地。

服务实体经济部门意味着,银行不仅必须更好地服务零售消费者或投资者客户,同时也必须服务好企业客户,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过去,银行业务都集中在市场低风险和盈利的一端,这意味着在零售层面,按揭贷款是低风险的;在企业层面,大型企业和国家风险是首选。

对快速成长的科技公司,最近的经验是,它们可以变得非常大,然后发生急剧的转变,如诺基亚和黑莓。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即使它们有政府担保,也同时具有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通过多元化帮助中小企业成长为高附加值企业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一个国家整体,打破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也是高劳动密集和低附加值企业的陷阱。在战略层面,亚洲经济体需要从出口转向国内消费。这意味着亚洲企业需要向产品和服务转变,满足国内客户以及出口市场的品味和生活方式。没有亚洲银行的帮助,这一转变就无法发生。

从哲学的角度,亚洲和全球银行都需要应对变革和加深与社会各界信任的双重挑战。这两者并不互相排斥。信任即对显性和隐性合同的重复实现。在经历了一段自我利益高于社会稳定的时期之后,全球银行业需要重新建立起以诚信义务高于短期利益的承诺。

换而言之,银行业的关键在于长期的信任关系。

亚洲银行需要提升其服务质量与技术应用,更加以人为本。精通高科技的亚洲年轻人需要便宜且好用的移动金融服务,而年纪较大、较为富裕的一代则想要高品质的个人和企业服务。

以信任与专业服务客户的银行将成为亚洲的大赢家。

作者为中国银监会首席咨询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上一篇:保守派中的保守派 下一篇:挑战者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