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扩权强镇的必然性

时间:2022-08-25 07:03:27

摘要:扩权强镇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顺应了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内在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进一步调整理顺市、县、镇三级政府的权责关系,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有利于镇级政府以更强的实力和能力,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是有效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加快投资项目审批,推动项目建设进程。

关键词:戴南;扩权强镇;调研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200-1

0 前言

戴南镇处于兴化市东南部,从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城镇规模、社会管理均已达到中等城市规模。但由于受镇级行政体制的束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现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镇政府在户籍管理、行政司法、土地要素、财税分配、项目审批、投资规模、城市建设等领域也受到“瓶颈”的制约,形成机构多、人员少、行政功能弱、办事效率差,逐步形成违法抵不住,政府威信削弱,风气不正的不良社会局面。

面对这一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新问题,各地纷纷探索强镇扩权之路。强镇扩权,建设“镇级市”不是简单的机构增扩,放权扩权,更不是干部人人提拔,而是以现代小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管理城镇,而是在国家现有行政体制下,避开行政区划难题,促进城镇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镇小城市功能的一种必然选择:

1 实施扩权强镇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建设高效务实乡镇政府的需要

实施扩权强镇,推行权利下移,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立项、审批等中间环节,缩减办事程序,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推行高效、精简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利于理顺乡镇管理体制,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从而有效地解决现行镇政府权责不对称的问题。

2 实施扩权强镇是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扩权强镇,是最大限度的下放权利,实现公共财政最大限度的向乡镇倾斜,能极大地释放基层政府的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经济做大做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中心镇的带动、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

3 实施扩权强镇是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需要

坚持科学的利益分配导向,调整市镇利益分配秩序,有利于乡镇自主决策、自主发展,有利于乡镇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机制,从而激发和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4 实施扩权强镇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心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切入点、突破口

实施扩权强镇有利于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从而逐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5 实施扩权强镇是保障扩权镇建设用地的保障

在修订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优先考虑扩权镇城镇建设发展需要。支持扩权镇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支持和鼓励通过挖潜、改造旧镇,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宅基地整治,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做到集中用地和集约用地。建设用地指标向扩权镇倾斜,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核定土地用地指标。

6 实施扩权强镇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及人口集聚的动力

按省、市文件精神,凡在扩权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承担相应义务。采取异地置换方式,积极鼓励山区农民迁移到扩权镇落户就业。加快推进高层安置房、多层农民公寓建设,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人口向扩权镇和农村新社区集中。

7 实施扩权强镇是优化政策机制的有利依靠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强镇扩权工作,加快推进新型镇(街道)和中心镇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制订出台《关于深化完善强镇扩权工作推进新型镇(街道)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在财政体制、机构设置、考核机制和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对新型镇街给予倾斜,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超过基数的县留成部分、超过增值税基数的县留成部分全额分成,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额返还给新型镇街。

而扩权的强镇,必须要依法用权,务必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承担起与管理权限对等的责任,慎用权力,用好用活政策,严格根据上级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法,依法用权,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把各项工作制度化,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政务公开,确保各项工作运转有序、管理规范、公开透明、高效廉洁。

戴南镇要以扩权强镇为契机,紧紧抓住发展这第一要义,把扩大乡镇管理权限,转化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动力;转化为优化经济要素配置,加快市场化、城镇化的动力;转化为转变经济方式,加快跨越发展的动力,努力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幅度增长,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刘炳东(1981-),江苏兴化人,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经管站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上一篇:那楼镇淮山生产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试论农村会计委派制推行不力的症结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