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楼镇淮山生产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4-09 04:49:21

那楼镇淮山生产现状及对策

摘要:文章根据作者多年的深入坛垌、屯六、华佳和那楼等镇的淮山(又名山药)生产调查情况来写的,文章对那楼镇进行简单背景分析,对该镇的淮山生产现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仅供同行商榷试行。

关键词:那楼镇;淮山;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98-2

淮山是一种药、菜兼用型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不仅耐贮藏、易运输,且易于加工增值、外销出口。淮山用途广,可药用,菜用和加工,淮山片是入药佳品,淮山骨头汤是美味佳肴。加工成淀粉后可制成保健食品,其社会效益为可观。淮山是那楼镇五大经济支柱之一,已有二十年的种植历史。淮山商品率高,且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广,不与主要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争地,有利于合理开发旱坡地。

1 背景介绍

那楼镇有22个村86个自然村,人口9万人,全镇总面积400km2,耕地面积15.3万亩左右,其中水田5.68万亩,旱地面积9.62万亩。淮山主要产地集中在镇东南部、南部及西南部。本地气温年平均18-28℃,年降雨量1300mm左右,年积温8000℃以上,多数年度无霜期,这是那楼淮山生产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主产区土壤多由沙页岩形成土,土层深厚疏松,含钾量高,且含有机质,生产的淮山个大,条长,卖相好。

现在年种植淮山面积1000hm2左右,加上带动周边乡镇,如中和乡的施灵村等,总面积可达1800hm2,一般每亩鲜薯1500kg左右,高的可达3000kg。一般每年11月至次年的5月上新市,年总上市鲜薯量2.25万吨左右,仅此项经济效益可达4500多万元,平均全镇农业人口产淮山就达500余元。

本人自2000年以来,先后深入淮山重点产地坛垌、屯六、华佳和那楼等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专门对淮山生产、销售和加工等现状进行了调查。

2 淮山生产现状

那楼镇地区种植淮山,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淮山生产技术不平衡

笔者对屯六村调查10个农户,计面积12.8亩,亩均产1573.5kg,其中杜万帅户种植0.85亩,产淮山鲜薯1480.5kg,折亩产1741.8kg;而到华佳村调查10个农户,种植淮山8.2亩,总产鲜薯4510kg,仅亩产550kg,其中某农户种植淮山1.05亩,总产745kg,亩产也不过709.5kg。老区如坛垌村、屯六村的农户,有些劳动能力的人家都种植淮山,产量较高且质量较好,新区如华佳等村属于水田多畚地少,淮山向坡地发展,产量低品质较差。究其原因,当前淮山生产存在缺乏正确的引导,群众盲目向山地发展,种植技术落后,没有选育新良种。应作好农作物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淮山生产,将较瘦薄的宜林坡地应退耕还林。

2.2 淮山加工技术落后

那楼镇年产淮山鲜薯1.8-2.4万吨左右,其中1/3由个体商贩卖鲜薯到区内市场销售,供食用,2/3由本地个体户收购加工成毛条待销,屯六村屯六坡有农户254户,其中从事淮山加工的有198户,形成了淮山加工专业村。

淮山加工技术既原始又落后。一直沿用传统的加工技术,先是把鲜条淮山在屋外码成一堆,然后用农膜全盖,再烧硫磺重烤,把大部水分流干后取出,阴干至七成,将皮层刮掉,至淮山条洁白后重新在室内堆放待销。如销售不畅,每个月仍需用硫磺熏烤一次,也有将干条切片待销。比如,某农户试图深加工成“淮山健儿粉”和“淮山补酒”,结果产品质量不错,但由于技术问题,成本过高,这个梦破灭了。

2.3 淮山市场不具备规模

那楼淮山市场虽以初步形成,但市场建设规模不够,淮山市场就是群众在街上两边自发摆卖,无固定市亭,一遇下雨,苦不堪言。目前,还没有大型的淮山加工企业,仅有的几个小型淮山产品加工企业,其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2.4 淮山未形成品牌

那楼淮山虽也于2000年在武汉农业博览会上展示过样品,但流通依然滞销,主要是招商工作不够广,没有经过精美包装成品牌打出去。

那楼镇种植的淮山品种不丰富,并且大多都是农民的自留种,种薯质量差,不宜大面积种植。目前还没有科研机构(单位)对淮山进行系统研究,对引进的品种进行选育、提纯复壮,繁育脱毒种薯,致使淮山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2.5 淮山生产缺乏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那楼淮山种植淮山,管理较粗放,当地农民主要还是凭着自己的经验种植,没有一套成熟的淮山种植技术。水肥管理不科学,灌溉系统不到位,主要靠自然降水灌溉,雨后再进行人工施肥。病虫害防治也是个盲点,造成缺苗过多或用肥不当屡有发生。种子没有选育改良,淮山越种越差。

3 对策与建议

3.1 政府应扶持和参加与发展淮山生产

淮山既是那楼经济支柱之一,本级政府应给予淮山立项加以扶持,每年拨专款用于产品改良,提高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是扶持贫困户扩种淮山,加快脱贫步伐。

3.2 政府应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淮山市场规范化

市场建设与农产品流通息息相关。上几届政府开发了那楼新街,但到现在市场还不完善。搞好淮山市场建设,一个是提高那楼淮山知名度。二是让农民有地方躲风避雨,利于商贩活动;利于以那楼为中心,辐射周边乡村共同发展淮山,适淮山上规模经营、上档次经营。那楼镇可以扩种淮山到二万亩,周边乡镇再扩种一万亩,那楼淮山市场就有覆盖有三万亩以上,如以亩产鲜薯1500kg计,总上市量将是4500万kg以上,是增加农民纯收入的重要途径。

3.3 切实建设“那楼淮山生产合作社”等民营科技经营组织,推动淮山生产与流通

继续举办那楼淮山大比拼活动,提早策划,进一步挖掘淮山深加工产品,将中国药食同源的农产品发扬光大;进一步扩大淮山知名度,邀请新加坡、泰国及广东、广西等地企业家、专家和采购商来参加节庆大比拼活动,并举办淮山产销、订货、合作、洽谈会,召开淮山产业文化展研讨会。

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联合有关企业和那楼淮山种植户,按国家合作社要求,共同组建淮山产销合作社,以此将千家万户小生产连结成千变万化大市场,促使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淮山产业经济效益。

3.4 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定期派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中举行关于淮山种植技术知识讲座,给农民朋友讲述淮山栽培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淮山协会可组织当地的农民相互交流,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这样彼此都有所收获,种植水平才会得以提高。

认真总结和推广群众中的搞产生产经验,笔者到坛垌村那板坡与农民种植淮山活动,不少农民都积累了丰富高产栽培经验,值得推广与进一步商榷:保证亩栽株数二千株,垄距1m,株距0.3m;整地高标准,种植沟深0.6m,宽0.4m,沟底覆盖表土半沟,亩施90kg或240kg碳铵,然后再回土成薯垄高出地面0.3-0.4m;施足基肥,亩施氯化钾50kg,复合肥50kg,磷肥50kg与细土拌均,然后逐只种植穴施入基肥;用尖棒在薯垄上打种植洞,每0.3m一穴,穴深0.6米,先施入基肥占穴的0.2m,再放入细土满至洞的2/3,最后放入淮山种子,薯头有红点的朝上,覆土即可;淮山每株要立木杆以便其藤攀附;淮山苗长出以后要用尿素每亩10kg;于雨后施于垄催苗;及时控藤压顶,可用多效唑控藤;病虫防害要及时,主要防治薯块黑斑病,为害叶片的金龟子及粘虫。

3.5 招商引资开发淮山深加工

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那楼淮山开发出深加工技术,变成工业原料才有更广阔的前途,树立那楼淮山自有品牌,以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牵头注册商标,加强对该品牌的市场营销,实施品牌战略。同时申请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并努力开拓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凯生,彭牧滨,等.淮山种植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 2004,32(1).

[2] 章林桦,刘少玲.淮山不同施肥技术对比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3).

上一篇:我国农家庭园经营与农家乐旅游规划模式探讨 下一篇:浅析扩权强镇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