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风险管控“四道防线”

时间:2022-08-25 06:57:13

打造风险管控“四道防线”

2006年,全国第一家设区市农村合作银行——江西新余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五年后,2012年新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余农商银行”)挂牌开业,吹响了改革转型发展的铿锵号角。七年多来,新余农商银行始终贯彻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政策以及省联社各项工作部署,大力支持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完善机制建设、加强风险管控、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战略转型,打造现代银行”等方面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综合价值大幅提升。

全面融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贡献显著提升。七年来,新余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战略理念,主动顺应市场变化,全面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截至2013年9月,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7.72亿元、115.14亿元。分别为2006年末的4.31倍、3.94倍,市场份额分别为26.49%、21.63%。连续七年稳居全市银行业第一。以占全市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市80%以上的中小企业贷款,90%以上的农户贷款,90%以上的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和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累计纳税7.43亿元,成为新余市纳税大户,为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新余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被亲切地誉为“新余人民自己的银行”。

全面推进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风险管控水平极大提高。改革之前,由于种种原因,管理比较混乱,资产质量非常低劣,风险一触即发,发展步履维艰。新余农商银行提出了“一个主线、二个提高”的总体思路,即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提高业务发展水平,提高资产质量。厘清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监事会及支行、部门、分理处风险管理职责,形成前中后台相分离、职责清晰、运行高效、控制有力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大力推进现金管理、贷款发放、抵押凭证、贷款审批、对账集中、安全监控、单证管理、风险监督等集中管理工作,不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打造业务经营部门、条线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风险管理“四道防线”,由被动防范风险到主动防控风险。目前,不良贷款由改革之初的32%下降至1.16%,资本充足率由2.07%提高到11.34%,拨备履盖率由25.85%提高到340.23%,达到二级监管标准。

全面推进服务产品创新,业务转型取得重要成效。改革之初,新余农商银行业务品种少、收入结构单一、服务手段落后。针对这种情况,在江西省农信社系统率先启动了服务规范化提升工程,通过与全国知名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对全行干部员工开展系统的规范化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加大规范化服务明查暗访与考核;大力推进标杆网点、精品网点建设,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在江西省农信社系统先后推出了小微贷款、人民币理财、票据业务、投行业务、国际业务等新业务,且这些业务均走在全省农信社前列。

全面支持社会公益建设,企业综合价值脱胎换骨。新余农商银行在大力推进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企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大众和新余人民。向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百福慈善基金会捐款1900万元,占该基金总额的近十分之一,捐资金额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银行业都为数不多。免费发放粮食直补、农村城市低保、新农保、公益林补助、高龄补贴等23大类惠民资金15亿元,及时把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送到广大群众手中。

(作者为江西省新余市农村商业银行办公室主任)

责编/刘建 美编/于珊

上一篇: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 下一篇:地方债仍是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