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以优带次”模式新解

时间:2022-08-25 05:32:02

计算机教学中“以优带次”模式新解

2009年10月9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新方案将信息技术会考成绩作为高考升学录取的依据,这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对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深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很多,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够好。通过摸索、实践,采用“以优带次”教学法时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良好。

一、何为“以优带次”教学模式

“以优带次”简单的说就是以课堂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带动、辅导课堂知识掌握慢或有所欠缺的学生。

在分析“以优带次”时,要与传统的“以优带差”区别开来。本文中的“次” 和“优”都是一个狭义的范围。“次”特指学习有一定的困难,理解水平较低,操作水平较弱的学生。优”则指接受能力强,学习进度快,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而“以优带差”中的“优”和“差”则是泛指,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还包括对学生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以及别人的理解看法等一系列问题。

二、“以优带次”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上,“以优带次”教学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主动”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形成“优”“次”阶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目的地拉开学生之间课程学习的差距,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以书本知识为主,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以书本知识为辅。从而形成“优”“次”阶梯,为我们的“以优带次”教学打下基础。

2.以培优为突破口,有步骤的扩展教学纵深度

每堂教学、操作课,总有学生接受能力强,甚至于老师演示一遍就学会了,而剩余2/3的学生操作才完成了一半。与其让先完成的学生扰乱课堂,不如有组织的进行培“优”。

有教师在这里可能认为:让先完成学习和操作的学生指导和帮助没完成操作的同学更好。然而,此时让“优生”对“次生”进行指导,会让学生失去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虽然最终完成了安排的操作任务,但得不偿失,终究不如让学生自由独立思考完成的深刻。并且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更能提升成就感。

3.以点带面,扩大培优范围

培养出来的优生要“人尽其才”。教师强行安排指导任务,不如让其自动辅导其他学生。而让学生自动、自觉“帮忙”,就有点小窍门了。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一是排座位,让关系好的同学相邻而坐;二是定任务,给有责任心的学生加担子;三是划区域,形成竞争的良好氛围。

4.“以优带次”,进行第二次培优,扩大战果

计算机课堂操作占很大的比重,教师演示、指导一般来说,一堂课只够演示2-3次,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辅导也总有疏漏。

此时可指派几位掌握最透彻的学生按照教师教学、辅导思路代为巡查和辅导。老师只巡查优生指导情况,这样教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二次培优”,从而扩大“优生”范围,从而达到人人是“优生”的目标。

5.全方位鼓舞、激励,形成良好“以优带次”氛围

“以优带次”是全体优生共同的“事业”,必须把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去诠释。一方面我常常私下鼓励“优生”去带动、辅导“次生”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考试外,我还每月安排一次纵深培优内容的小测试,让“优生”体会一把“带次”成就。

每月的小测试成绩按互助小组的区域进行划分,集体总分和平均分均为参考项目,统计公布后,将对测试成绩进步大的小组给予期末或年终总评加分奖励。

三、“以优带次”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他人制作的作品

客观地评价他人制作的作品,看上去与“以优带次”主题不相关,但这是培优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只有学会了评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指导。

2.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培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隐蔽,多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一定不能打击到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做到“知生”,并有较强的课堂操控能力

“知生”是对教师的基础要求,培优要“知生”,要做到有对象,有目标,有重点,并分批次进行。

培优时,会出现两个较大的问题,一是培优的时间安排,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在等待、辅导学生操作的时候进行;二是培优时,教师对课堂的监控会被削弱,要加强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约束,课堂秩序的维持和巡视一定要把握好。

4.让学生理清教师教学思路,学会“教”

“以优带次”尤其要杜绝带次过程中存在的简单教,甚至帮着做的情况。所以必须教会学生正确的教学方法,让他(她)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让学生学会如何教,涉及到教学的思路问题,优生必须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明白教师的讲解思路,这也对我和他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如何才能让他们学得更透彻,思路更清晰。

5.教师的引导与评价必须中肯

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学生的相互帮助必须有教师正确和恰如其分的引导,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我采取的划区域竞争方法,以竞争带动互助的氛围,以竞争带动“带次”的激情。

在做好正确引导的同时,必须要中肯的评价学生的成就,对他们形成激励。一是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二是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只有不断的鼓励才能真正鼓舞学生,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以优带次”活动和课堂教学中来。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计算机硬件、软件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才能适应社会在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上一篇:“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挖掘化学之美 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