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绝地天使”

时间:2022-08-25 05:11:40

艾滋病――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名词,它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病死率较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6年艾滋病流行报告: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病例。艾滋病防治,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挑战着人类的智慧和爱心。

在中国广西首府,有一位共产党员、护士长带领她的团队,勇敢地向这个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她,就是南宁市第四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她以“为生命站岗”的胆略和智慧,赢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及“白求恩奖章”“南丁格尔奖”等至高荣誉,并获得亲自接见。

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下:她选择勇气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之后,艾滋病蔓延至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1999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研究中心教授桂希恩首先发现河南省蔡县文楼村大批有偿供血员携带艾滋病病毒。

2005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决定成立艾滋病科,全面承担艾滋病患者救治工作。

“刚提出成立艾滋病科的时候,医院里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没有人愿意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在谈到科室刚成立时的情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兰江依然记忆犹新。2005年初,在艾滋病科筹建阶段,医院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全院职工自愿报名。起初由于潜在职业暴露风险,加之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无人愿意到艾滋病科工作。为难之际,时任结核病科护士长的杜丽群主动找到院领导,表示愿意担任艾滋病科的护士长,她的选择令整个医院炸开了锅。要知道,杜丽群当时放弃的是医院效益最好的部门结核病科,选择的是一个风险极高的岗位。杜丽群的这个选择让众多医护人员开始重新审视艾滋病科,也重新认识杜丽群。

当年6月,医院艾滋病专科正式成立。在杜丽群的影响和感召之下,共有10名护士来到这个新的部门与她并肩作战。科室成立之初,杜丽群几乎倾其所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艾滋病科室的筹划建设当中,她参与病区的区域划分、物品准备、人员培训、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制订护理常规、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在她的带领下,艾滋病科室工作管理机制日臻完善,步入正规化渠道。

为了能更快适应艾滋病科的护理工作,杜丽群总是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身边的年轻护士。为提升艾滋病临床专业护理知识,她主动申请到北京佑安医院进修,将精细化的艾滋病护理理念带到了传统传染病的护理工作中,有效提升了艾滋病防治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2005年8月,艾滋病科收治一例合并重症皮肤病患者,病人全身长满水疱,最大的疱疹直径达十几厘米,一碰就会破裂、渗液、溃烂,皮肤都粘在床单上,散发阵阵恶臭。杜丽群二话没说,熟练地穿好防护服走近病人开始护理疗程,一阵阵的恶臭熏得人实在受不了,她就到走廊外透透气,然后再回病房继续护理,一直坚持十几天后,病人的水疱才逐渐吸收。如今,这位患者身体恢复很好,一直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回归社会正常工作。

艾滋病科收治的一些患者饱受艾滋病、精神病双重病痛折磨,病情发作时“极度危险”。精神疾病患者“老刘”查出患有艾滋病入院治疗,2011年初,老刘精神病发作,拿着凳子疯狂追其他病人,走廊上跑步声、尖叫声混在一起,乱成一团。杜丽群闻讯冲上去从后背抱住老刘,其他医生赶到给老刘打镇静剂,科室才慢慢平静,这时,大家才发现杜丽群没有来得及穿防护服……看着身边医护人员担心的目光,杜丽群开玩笑地说:“没事的,我福大命大。”这句话让护士们哽咽了,他们知道,杜丽群是为了保护大家甘愿第一个冲上前面对危险。

杜丽群以身作则,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将艾滋病科的护理团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科室先后有15名护士怀孕生产,按规定她们可以要求调离,但是受到杜丽群的影响,她们选择了坚守在艾滋病科的护理岗位。

目前,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已成为南宁市特色专科,国家艾滋病临床治疗和护理培训基地,是广西最重要的艾滋病防治t院之一,成为广西艾滋病防治战线上一面鲜红的旗帜。

面对旁人的“有色眼镜”:她选择奉献

由于艾滋病的危害性,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存在“恐艾”心理,艾滋病病人普遍敏感、多疑、自卑。杜丽群时常提醒护士要将心比心,把每一个患者当做自家人,用尊重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去精心照顾患者。

2006年,吸毒患病的“阿强”不时到艾滋病科住院。一个周末凌晨,杜丽群被科里的紧急电话叫醒赶往医院。原来,一位年轻女医生查房时,阿强突然用水果刀卡住医生脖子,并情绪失控嘶吼威胁,杜丽群赶到病房,冷静、耐心地劝说阿强,一个多小时后,阿强放下刀……事后,杜丽群把阿强列为护理工作重点,每天忙完手头工作,就到病房找阿强聊天,嘘寒问暖。渐渐的,阿强感受到杜丽群亲人般的关爱,暴躁情绪少了,来院复诊,还买水果送给护士和病友。

“社会上依然存在‘谈艾色变’现象,只要家里有人患艾滋病,就会出现拒绝接纳、妻离子散的悲剧,甚至有被家人拒绝接回家中静养的案例。如何让大家增长艾滋病防护知识、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杜丽群决心要身体力行来告诉人们艾滋病可防可控。

2005年,杜丽群作为医院“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接受广西“红丝带”志愿者服务中心的邀请,与30多名艾滋病患者出海游泳,并跟他们共进晚餐。杜丽群回忆道:“这种近距离的接触确实给艾滋病感染者很大的鼓舞,出发时大家都很拘谨,艾滋病感染者不爱说话、不愿跟人接触,但是在游泳的过程中我们主动跟他们聊天互动,吃饭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气氛就很融洽了。我们的关心和尊重对艾滋病感染者来说有时比吃药还重要。”

上一篇:举证责任如何分配及对公证电子证据的认定 下一篇:我与冬天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