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本“清算”在即

时间:2022-08-25 04:22:39

在国家刺激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搁置五年的“铁本案”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终局有望

历经五年跌宕、曾引起极大震动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标本事件――“铁本案”,即将收官。《财经》记者获悉,在“铁本案”主角戴国芳获得自由之后,铁本资产即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8月10日,江苏常州市委宣传部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两周之内,至迟不超两个月”,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发出公告,正式宣告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下称铁本)破产清算;铁本新、老工厂资产都将按法律程序被公开拍卖。

《财经》记者从多个消息渠道获悉,包括常州当地政府部门成员、债权银行代表、中介机构在内的相关工作人员,已于两周前分别进驻铁本新、老工厂,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案发五年间,铁本数度提出重整方案,但均未获政府高层批准,最终选择了破产清算。

相比破产重整,破产清算一般会使债权人损失更大、更重。不过,正如“铁本案”从一开始即是中国宏观调控的标本事件,此番铁本资产处置依然离不开中国经济进程的宏大背景――五年前,中国经济投资过热,“小马拉大车”的铁本成为宏观调控的典型案例;五年之后,经济由过热转向过冷,2008年四季度后至今,在刺激投资的经济背景下,“铁本案”从搁置状态被激活。

2008年10月,羁押近五年的铁本董事长戴国芳被取保候审;2009年4月17日,戴国芳案宣判,戴以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获刑五年。由于此前羁押的五年抵去上述刑期,戴相当于立刻获得了自由身。至此,“铁本事件”只差资产处置环节,即可画上句号。

铁本今昔

早在2004年中,即“铁本案”案发数月之后,常州中院即受理了铁本破产事宜,清产核资工作亦同时展开。此后不久,曾有宝钢集团、上海复星集团、北大方正、华润集团等多家企业向相关政府部门表达重整铁本意愿,但均不了了之。

2007年10月,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重组铁本新厂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通过,但最终未获国务院认可。此后,江苏省曾转而上报新方案,即由沙钢集团重组铁本新厂,最终也未能过关。

上述重整方案的共同点,是要求在铁本新厂的厂址上,续建钢铁生产项目。而《财经》记者近日从多个渠道获悉,此次铁本新厂的破产清算路径有可能发生大的改变,其土地的工业用途虽然不变,但将不得再建钢铁项目。

铁本的资产分为新厂和老厂两部分。比较敏感的是新厂部分。新厂这一块资产即是导致铁本案发的起因,它位于常州市区以北数十公里的长江两岸,实际占用土地面积达6541余亩,其中包括常州新北区4341亩、镇江扬中市2200亩。由于施工仅九个月即被叫停,此处现状为一个“半拉子”停建项目,到处是胡乱堆弃的钢筋、砖石,以及三座没有建完的炼钢炉。

五年前,铁本董事长戴国芳曾热望,在此地规划建设总产能840万吨、预算投资过百亿元的新厂。

但这一项目很快被披露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越权分22次将投资高达105.9亿元的项目分拆审批;土地亦为违规审批征用、违规组织实施征地拆迁;有关金融机构严重违反国家固定资产贷款审贷和现金管理规定等。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铁本事件”的爆发。2004年4月初,国务院九部委组成专项检查组对铁本进行全面检查,当月,戴国芳等人被拘捕;4月28日,“铁本事件”被定性为“一起典型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严重失职违规、企业涉嫌违法犯罪的重大案件”。

事后看来,上述相当多的过错显然不应由铁本负责,而责在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此后的司法程序中,虽最终未归咎于戴国芳和铁本,但铁本扩张的命运早已戛然而止。

资产价值几何

时隔五年,铁本进入正式破产清算程序,意味着其新、老工厂的两部分资产将各有归宿。

在案发前,铁本共向新厂基础建设投入近26亿元。一位接近铁本高层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这笔资产现在能卖多少钱,主要取决于新厂土地用于何种工业项目。如果续建钢铁厂,则大半投入不会沉没,这些资产应该可卖十几亿元;如果改作他途,较适宜的行业有造船业、石油业等,无论哪一种,铁本原先的投入至少要消失80%。

当地流传最广的版本之一是,中石油最有可能接手新厂。8月12日,中石油资产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此事”。中国另一家大型石油企业中石化的新闻部门也表示,未听说企业有此投资计划。

如果不再续建钢厂,上述人士估计可拆出废钢数万吨,按目前废钢2800元/吨计算,可卖至数亿元。而一位钢铁业内人士认为,去掉拆除成本,铁本废钢价格可能只值2300元/吨左右。

铁本老厂位于武进区湟里镇东安(原东安镇),占地800余亩,产能达130余万吨。该工厂2004年中起由常州当地成立的企业监管小组监管,后于2005年8月转租当地民营钢企鑫瑞特钢有限公司(下称鑫瑞特钢)组织生产,年租金仅为10万元。

2007年9月,鑫瑞特钢被沙钢集团收购,此后铁本老厂转由沙钢集团租赁经营。在沙钢集团的网站上,铁本老厂被表述为“鑫瑞特钢有限公司东安厂区”。

8月10日,沙钢集团一位高层向《财经》记者表示,在常州中院发出破产清算公告前,尚无法回答该集团是否参与铁本老厂竞拍。

一位接近沙钢高层的人士则称,沙钢对铁本老厂并非志在必得,原因有两方面:一为铁本老厂主要生产中低档钢品,并不符合沙钢做强的战略,且既不临江,也不靠海,无交通优势;二是钢铁行业刚有好转,钢企自有产能才刚恢复,对收购新产能尚在观望阶段。

多位熟悉中国钢铁行业“生态”的业内人士认为,沙钢集团将是最有可能的收购者。他们的主要理由是,中国钢铁企业牵涉地缘政治过多,不熟悉当地政治生态的外地企业很难整合当地企业,吉林通钢改制引发恶性事件,原因即是如此。当然,宝钢、南钢也是有力的竞争者。

有钢铁投资经历的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则认为,考虑到铁本资产的特殊性,估计未来的竞争不会激烈,因此市场价值十几亿元的铁本老厂有可能在10亿元以下价位成交。当然,如果允许外资和非钢铁企业参与竞拍,售价可能会较高一些。

土地归属谜团

接近铁本高层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新、老铁本目前欠债总额为43亿元左右,其中,银行欠款约33亿元,客户等债权人欠款约10亿元。

铁本的债权人能最终获得的债务受偿比例,更多将取决于铁本新厂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划定为铁本资产。

新厂资产具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地上建筑部分,一部分为土地使用权。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破产清算,地上建筑部分无任何争议将进入资产处置;此前被外界视为最值钱的铁本资产――6541余亩的工业用地,是否应归为铁本资产则尚未确定。

接近铁本的高层人士称,2003年前后,戴国芳虽然向江苏省内相关土地部门支付了土地价款五六亿元,但在土地使用权证正在办理的过程中,受到了铁本事发的影响,至今,铁本仍未领到相关土地使用证。因此,法院极有可能最终主张土地资产不属于铁本。

2004年4月30日,国务院的关于“铁本事件”的通报稿中,将铁本新厂使用土地行为定性为“非法占用土地行为”,且“未办理供地审批手续”。其中位于扬中市部分1469亩土地原为耕地,“未经农用地转用审批”。

此外,由于6500余亩土地分属常州、镇江两市,这尚需两地政府做协调工作。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常州近两年工业用地的开售价区间为每亩30万元至50万元。即使不考虑新铁本用地位于长江岸线理应更贵的因素,6500余亩土地市价也至少有20亿元。显然,如果土地进入铁本资产处置范围,则债权人的偿付比例将大大提升。

不过,如果法院最后认定,铁本资产只包括老铁本工厂和新铁本地上建筑资产,则拍卖价款应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

拍卖资产所得尚需支付老铁本工人的社保费用,并有可能支付新铁本工厂建设导致的失地农民相关补偿金。此后,剩余资金才将按照法院清算组与债权人事先拟定的协议进行分配。这意味着,银行等债权人受偿比例将极为有限。

农行常州分行是铁本债权银行之一,事发前向铁本借出十余亿元。该行在江苏省的一位分行行长向《财经》记者证实,农行内部非常关注铁本破产清算事宜,但常州政府及法院方面至今尚未与农行沟通具体偿付方案。

他认为,铁本新厂土地资产应在此次破产清算之列,如果最终常州市政府不将其归入,至少要拿出合理的证据。但他同时认为,由于本案去向并非银行可以左右,银行最终可能会服从政府的意见。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一位负责债务处理的工作人员表示,信达方面已接上海浦发行南京分行数千万元铁本贷款的剥离。

他的看法与上述农行负责人基本相同。但他相信,如果法院公告显示铁本新厂土地资产不在清算之列,未来成立的债权人会议将会提出反对意见。

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处一位负责人透露,常州中院已就此次破产清算与宣传部门通气,此次破产清算将会严格按照中国破产清算的法律程序进行,过程会公开、透明。

一位常年参与企业破产案件的常州资深律师认为,土地资产是否属于铁本,关键要看出售土地的当地政府与铁本的合同约定条款。

一般情况下,土地部门收了土地款,并允许企业开工建设,则虽然未领到土地证,这块土地也仍应属于企业。但由于地价相比当初已上涨数倍,地方政府主张土地资产不属于铁本的动力强大。

戴国芳何去何从

铁本土地资产悬而未决,债权人能够多大比例受偿,这一切与“铁本事件”最核心的人物戴国芳并无实质关系。铁本被清算,他将一无所有。

一位接近戴国芳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戴国芳确定不会参与任何铁本资产的竞拍。这位人士称,自己的企业破产,不可能还由自己买回来;而且,按中国相关法律及工商登记要求,有过刑事犯罪记录的人无法再出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更重要的原因是,戴国芳自铁本事发就失去了对铁本资产的控制权,根本没钱参与竞买。

8月10日至13日,记者数次来到戴国芳位于东安集镇附近安北村的家,均未能见到戴国芳本人。警觉的开门者自称是戴的亲属,表示戴国芳和妻子正在为铁本破产清算的事忙碌,并不在家。

接近戴国芳的人士透露,戴国芳自2008年10月取保候审后,精神状况尚可,他最大的心愿是继续做钢铁企业,且一直在寻找机会。

2009年4月中旬获得彻底自由后,他曾数次请求当地政府允许他继续经营铁本老厂,均未果。最近,他转而寻求政府帮助解决部分事业启动资金。

铁本破产清算即将启动,戴国芳开始比以往更频繁地奔波。根据中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破产清算分为企业资产清算、评估、拍卖、分配等步骤,一般需要数月时间。

上述接近戴的人士表示,戴目前所关心的重点不在于拍卖结果,因为在破产情形下,将被拍卖的资产已不在他名下,无论卖出多少价格对他都一样。他奔波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在破产拍卖时,政府能考虑到他的利益。

该人士说,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是,戴国芳可以保留少量例如10%以下的铁本老厂股权。戴希望这少量股权成为他新事业的启动资金。

在常州当地方言中,“铁本”与“贴本”基本同音。当地的一个段子因此广为流传――铁本出事,主要是因为戴国芳没把企业名字取好,最终,戴国芳真的贴尽了本钱。

在采访中,多位钢铁业内人士认为,历时五年的“铁本事件”,不仅戴国芳“贴本”,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贷款银行等在内的任何一方,均为输家。

中国2004年借“铁本事件”进行的钢铁业宏观调控,事实上演变成一轮钢铁业“国进民退”浪潮。浪潮过后,全国钢铁产能仍然快速增长,且分散和恶性竞争局面依旧。经历“铁本事件”后的中国式宏观调控,将来是否会更多地使用市场之手?■

本刊记者杨悦、于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新“大气凶手”来袭 下一篇:甩卖“五代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