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设计新趋势

时间:2022-08-25 03:28:07

【前言】急诊室设计新趋势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提供欢迎词标示。前台要靠近大门,方便患者了解应该去哪里。前台由护士或者医生值守,可对患者的情况做出快速判断。在某个急诊室设计案例中,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没有围墙的房间”,让患者感到存在一个独立空间,可以自由地讨论,从而使患者个体和家属从枯燥的排队中解...

急诊室设计新趋势

急诊科一直是医院就诊患者频次最多、最为繁忙的空间,如何将急诊资源最大化,减少患者候诊时间,避免因等候过久而流失患者,以及让信息技术与数据服务于急诊医疗,这是当下急诊室设计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国际上,许多急诊室的设计策略已经被广泛接受――除了提高效率与工作流的设计要素之外,还有必要考虑将急诊室置于整个医疗服务框架之下作为急诊室设计的最终目标。

构建品牌

有调查显示,全美医院的急诊室在1分钟内平均接诊200例患者,急诊已经变成医疗卫生的重要门户之一,患者的就诊经历和感受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的品牌。

在传统模式中,急诊室通常位于医院主体建筑的后方,患者顺利找到都有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行动不便、患有认知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增加了其就诊难度。因此,设计师需要从这些角度重新考虑急诊室的空间定位。

从街道到急诊室入口的所有关键点都要图形化。要使送诊司机能够轻松地找到地点或地理标志物,诸如路牌、雕塑及特别的路灯等都能吸引司机注意力,强化路标意识和车位提示。

提供欢迎词标示。前台要靠近大门,方便患者了解应该去哪里。前台由护士或者医生值守,可对患者的情况做出快速判断。在某个急诊室设计案例中,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没有围墙的房间”,让患者感到存在一个独立空间,可以自由地讨论,从而使患者个体和家属从枯燥的排队中解脱出来(见图1)。

消除候诊的负面影响。如今的患者或称之为医疗消费者,会将他们在急诊室等候体验与在零售商店进行比较。急诊室多设置一些椅子,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置身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有研究表明,积极地分散患者注意力有助于其情绪控制。更多样化的座椅选择,包括桌子和椅子,更小的家具,不同的房顶高度以划分空间区域,以及有趣的光照都能够创造舒适的就诊环境。

改进找路方式到达诊疗区域。在某城市医院急诊科使用后的调查中,建筑师发现临床工作人员往往花费大量时间从患者照护工作中抽离出来为问路的患者及其家属指路,这既占用了医护人员的时间,也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就诊体验。为此设计专家提出,应当将路径的弯道最小化,并且在特定功能区域设定路标,诸如厕所、入口、出口等;可以将路标设置为特别的艺术品,包括墙面、图案模型或者天花板元素,这种设计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定位特定的房间,同样有助于引导工作人员快速达到指定区域。

符合急诊照护模式的建筑设计

医疗系统必须将急诊室放在整体模式中通盘考虑。急诊照护是医院吸引患者就诊和管理人群健康的门户,是执行可负担医疗法案(ACA)的最基础环节。通过提供额外的资源和创新医疗环境,急诊室可以有效扩充医院收入渠道,因此具备完备成熟的工作区域,便于实施高效的服务管理就成为必须考虑的要素。

接诊前策略:在前台必须设置分诊护士和分诊专线电话、视频分诊设备,使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并迅速判断患者的情况在急诊室就诊是否合适。如果不必在急诊室治疗,那么在分诊区由专业医生直接给予患者更加深入的就诊咨询,引导患者接受其他就诊方式。

诊疗中策略:当患者看诊后,与社区医疗团队进行沟通治疗方案,共享患者的重要信息,避免患者回到社区医疗机构后进行重复检查导致医疗成本增加。

治疗后策略:健康管理需要日常的医疗照护结合生活方式的改变。但是让患者严格遵从医嘱往往不那么容易,因而常常导致频繁的入院治疗。为使患者回到社区后继续保持治疗效果,应该为病案管理、社工和随诊医务工作者预留这样的工作空间―急诊室的中央随诊办公室和针对老年患者的转诊规划办公室,这些空间应该位于靠近诊疗区出口的位置。

呼叫策略:安全、医疗质量和患者流常常与急诊科的运行管理措施及医护人员的表现有关,但是外界环境对于这些指标的衡量具有重大影响。按照急诊室标准协会联盟(Emergency Department Benchmarking Alliance)以及2010年加拿大一项研究提出的标准,低容量的急诊室运作更加高效。这就意味着理想的单位规模是12?13张床位,但是对于规模较大的急诊室而言,最好的管理手段是优化员工绩效。

分散但保持连接的策略: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比例在任何部门都必须保持一定水平,当到诊人数超过一定容量限度的时候,将医护人员分散在各个诊室可能导致更低的弹性。可选策略就是将各个分隔单间的医护人员放在连续区,彼此可以相互提供帮助,并随时在每个区域提供空间支持,将医护人员的工作可视化范围得以最大化,能有效应对大量患者同时就诊。

将计算机系统整合到设计方案中。对于入院登记、床边数据输入,在类似实验室划分的清洁间、污染间和医生办公室中,计算机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工作核心区内,医护人员需要一个空间,使他们能够放置个人物品。据调查发现,急诊科每个患者就诊过程中平均需要使用到五台计算机设备。其他研究也表明,员工在值班的时候越来越“酒店化”,因此工作站的需求数量也在增加。必须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计算机设备的融入。

提供医生的交流区域。调查显示,医生们希望与同事们进行协作,护士们希望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医生。在低容量的急诊室,找到同事并不难,但是在患者流较大的急诊室,合理划分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治疗团队的专门空间就很重要。这个空间需要设置补给、设备,提供清洁区和污染区,并根据患者类型合理安排各项资源和人力分布。

密切留意从到达至就诊的时间。如果将医生安排在分诊室,那么患者从进门到看诊时间将大幅减少。考虑到Medicare&Medicaid管理中心使用严格的标准评价医疗质量,急诊室必须配备“医生直接到患者”的路径以减少就诊的障碍。并行处理是取得成效的关键。根据急诊室专家、Quality Matters Consulting LLC 咨询公司Shari Welch博士所言,在传统模式中,分诊需要12?20分钟,之后让患者在等待区等候的时间会几倍于分诊时间。但是,有1/3?1/2的患者其实不再需要回到检查室,如果他们能够在分诊时就见到医生的话。只有约不到1/3的患者需要进行检查,只有不到1/5的患者需要床位。通过扩大分诊,需要快速处理的患者数量可以大大降低。

改进急诊室患者流

另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年长患者,因为他们可能有各种并发症。这些情况复杂的患者需要额外的检查,这会增加他们治疗所需的时间。这对于空间已经很紧张的急诊室床位会造成更大压力。如今,很多急诊室规模有限,仅简单增加房间会忽视许多重要的因素,例如如何提供急诊服务。因此,需要将空间划分成独立的区域,抵达区、扫描检查区、治疗和出院区,用于单独评估每个患者状况。

增加快速处理的弹性。快速治疗始于患者进入急诊室,包括分诊过程。因此,分诊需要设置多个房间。医生、护士及技术设备都要安置在这一空间中,并有现成的路径通往实验室和抽血室。每个单间内最好都配备一台心电图设备。分诊可以扩展到前门。任何低危急患者诊疗区域的合理运行都是基于分诊过程的质量,也就是将患者分流到合适的诊室。在主要的急诊室区域中,快速治疗就可以设在检查室。接诊低危急患者需要将急诊室作为一个已经划定的区域的一部分,允许更大的弹性和空间利用度,尤其是因为大多数快速治疗开放时间有限,但是整个急诊室可能接诊大量患者并能够利用床位。

不要将治疗室作为候诊区。等候检查结果对于那些非卧床患者非常重要。但是,它需要改变当前的运行方式。使用后访谈结果表明,许多医生倾向于将患者留在检查室中,因为他们不想走来走去,并且能够快速简便地随时看诊患者。同时,将空间作为其他用途也是很吸引人的,诸如办公室或者为药物滥用患者专设的空间,对于等待检查结果的候诊是不合适的。应该设立一个相对私密的区域,这样医生可以评价检查结果而不至于泄露患者隐私。

清晰的观察策略。艾默里大学近期的研究发现,留观室可以节约成本、降低入院率、缩短医院停留时间,并且会降低随后住院可能性。据估计,全美约11.7%的住院患者本可以在留观室完成治疗。这就需要在紧邻急诊科配备人员。成功的关键是留观室必须为了特定治疗而设,包括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和人员模式,或者变成急诊科的等候区或者短暂停留区。

急诊科在医疗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病管理往往通过急诊科人员来执行,所以其设计是否合理可能影响的不仅只是急诊科的重复利用,还有全体患者的治疗效果。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足够的、合理的空间安排,虽然看上去可能有些“小题大做”,但实际上,这些支持的空间是促使急诊科成为医院门户的关键。

上一篇: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务实中走不平凡之路 下一篇:吴立国:白求恩精神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