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楼板层裂缝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25 03:27:44

钢筋混凝土楼板层裂缝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要防治现浇板混凝土裂缝现象,首先要了解各种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这样一来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现浇板混凝土防治工作,避免无用功。本文首先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楼板层裂缝的成因,并针对性的阐述了其裂缝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配合比;养护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一、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分析

(一)混凝土收缩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中所掺杂的水分会随之蒸发,相应的混凝土整体体积就会变小,从而导致混凝土收缩现象。混凝土收缩力度较小,还不会对建筑施工整体质量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若混凝土收缩力度过大就既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当混凝土收缩时,现浇板四周都会受到支座的影响,而无法进行自由伸展,此时若混凝土收缩应拉力超过现浇板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现浇板就会因此而裂开。一般情况下,现浇板开裂的位置是在应拉力集中的位置,通俗来说就是人们所看到的现浇板板角处。对于后期施工中现浇板的裂缝主要是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这种裂缝是不规则的,据调查了解所知,这种裂缝一般都是在竣工验收后的半年时间左右会发生裂缝现象,之所以这么长时间以后发生裂缝,是因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形成的。

(二)温度不稳定

温度不稳定也是导致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论是大气温度变化、混凝土施工中产生的水化热还是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都会影响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中所运用的水泥材料,其水化热为165-250J/g,如果混凝土掺入水泥的用量不断增加,那么其绝热温度可以达到50℃―80℃,此时冷缩值为0.01%。如果温度变化值超出现浇钢筋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温度极限,那么混凝土就极有可能会裂开。有相关资料显示,这种混凝土裂缝主要发生在建筑结构及体型突变或者房屋长度过长未调整的状况下。

(三)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现浇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不合格可能会直接导致混凝土材料不达标、级配不良、含泥量大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诱因。除此之外,水泥、骨料等混凝土掺合料的等级越高,那么相应的对钢筋混凝土裂缝造成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大。由此可见,要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现象,保证建筑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尤为必要。

(四)基础施工出现不均匀沉降

建筑施工各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影响建筑施工整体质量,基础施工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混凝土现浇板出现裂缝就印证了这一点。建筑施工中的各个施工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防止混凝土裂缝,做好基础施工是关键。

二、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控措施

(一)材料的选择与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是基础

1、不得选用过期水泥(出厂日期超过 3 个月);不宜选用刚出厂的水泥;不宜选用手摸感觉温度较高的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同一厂家生产不同批号生产的水泥掺杂使用。

2、掺有拌和料的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 /m3。

3、水灰比不得大于 0.6,用于现浇楼板的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大于 170kg/m3。商品混凝土现场浇捣时的坍落度高层应小于 18cm。

4、选择砂粒粒径一般在 0.38~0.4 之间;砂的含泥量不大于 2%;石子最大粒径≤40 ;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 1%,且有良好的级配。主体结构不得使用人工砂;水宜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使用矿渣石粗集料时,混凝土等级 C20~C30 时,其坚固性经硫酸钠溶液 5 次浸泡烘干循环后的重量损失不得大于 5%为合格。用于拌制现浇楼板混凝土的细骨料,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细度模塑 Uf≥2.3)。

5、掺和料:粉媒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 20%。当有条件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

(二)严格控制上层钢筋的正确位置是根本

在现浇楼板施工中,上层钢筋的准确高度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也是楼板支座裂缝和转交裂缝得主要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钢筋较细、人员踩踏、弯曲下坠造成变形;钢筋网离模板有一定的高度,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和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行走频繁,无处落脚,难以避免踩踏;上层钢筋网片支撑间距设置过大。宜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1、合理安排各工种的交叉作业时间,各工种完工后做到不留“尾巴”或少留“尾巴”。

2、在楼梯和主要通道处,铺设简易通道供施工人员走动。

3、做好职工班前技术交底,重视保护好上层钢筋正确位置的重要性,行走时必须自觉沿钢筋网中支撑点行走,支撑点设置要以人为本,间距应控制在 0.6m 左右,呈梅花形布置。

4、混凝土浇筑前,现场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

5、混凝土浇捣工在浇筑时应铺设活动跳板以扩大接触面,尽量避免上层钢筋网受到踩踏而发生变形,避免因混凝土保护层偏厚产生裂缝。

6、预埋管线处增设垂直于管线的短钢筋网加强,管线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穿越处应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管线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性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三)认真执行施工操作程序

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施工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板面负筋的现象发生。

(四)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是保障

干缩湿涨是混凝土物理特性。科学的养护方法是防止混凝土产生塑性收缩变形裂缝的根本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早期的合理护养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的发生,应防止在烈日下暴晒和大风袭击,必须坚持覆盖塑料薄膜或麻袋进行妥善的保湿养护。保湿养护是彻底消除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关键步骤。

混凝土浇筑后开始护养时间:夏季,夜间温度较低,保湿养护可在混凝土浇筑工序完成后 2~3h 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没有浮水,能承受手指轻压,即可开始保湿护养。防止混凝土初凝前的塑性收缩裂缝,要控制混凝土毛面水分蒸发速度。在高温低湿的环境施工时,进行 2~3 次抹压后,即可覆盖薄膜保湿养护。在施工中混凝土早期裂缝很多是温度应力引起的,而干燥收缩则是加剧温度裂缝的发展。

(五)裂缝的常规修补方法

1、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未硬化前表面就出现的龟裂,应用木蟹进行二次、三次抹压处理,这也会大大减少楼板表面出现龟裂的产生。

2、当混凝土楼板表面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方向凿出V字形凹槽,并冲洗干净后,用环氧树脂或结构胶进行修补处理。

3、当混凝土楼板出现的裂缝较多时,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楼板进行静载荷试验,看看楼板的结构安是否全。若检测出的结果是安全的,那就可以在楼板上增设一层钢筋网片,浇筑细石砼,以提高板的整体性。若检测出的结果是不安全的,那就得请原设计单位设计人员或专家进行评估、论证,给出处理方案。

4、对于贯通性裂缝,裂缝宽度大于设计规范要求后的,裂缝方向须先冲洗干净后,用环氧树脂或结构胶进行修补处理,然后再采用碳纤维或粘贴钢板、型钢进行加固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晓雄.浅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建筑科学,2013.5.

[2]贺光明.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科技向导,2012.3.

上一篇:高温老化房中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 下一篇:复杂地质长距离\大管径\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