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现场之安全管理

时间:2022-08-25 03:14:58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之安全管理

【摘要】建筑工地因施工人员复杂,工程工期紧,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偏低,那么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中安全事故多发的外脚手架、模板、基坑、施工机械及施工临时用电方面的内容、要求提出一些经验和看法,以期与同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施工现场;专项方案;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检查评价体系,制定安全措施计划,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综合治理。对将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危险源预先性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空上的交叉是预防事故的关键所在。

1 安全管理

专项施工方案相关人员的签字应真实有效、意见明确,并经监理单位审批,专项施工方案能有效地落实到实际操作上。企业安全检查应到位,提出的问题能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分项列出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且有项目部整改回复和企业复查记录。人员经安全教育上岗,特别是班组每日上岗前应交底安全注意事项,特种工应持证上岗。

2 脚手架

脚手架搭设之前,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由监理工程师对脚手架搭设方案进行审批,主要审查内容包括: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材料及质量保证体系、文明施工要求、稳定承载计算、施工详图及大样图。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悬挑架所采用的工字钢、槽钢、钢板、锚筋、钢丝绳等应有原材料出厂证明文件和性能检测报告。悬挑架的型钢、预埋件布置必须有平面图。预埋件预埋后应有安全员、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的验收记录。

落地脚手架基础硬化处理,四周设置排水沟。立杆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混凝土地坪、混凝土预制块、垫板或型钢挑梁上,设纵横相连扫地杆,挑架转角挑梁设计应在方案中明确。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脚手架不得与卸料平台、井架等混搭。脚手架应有刚性连墙件。脚手架外架每隔3步以及底部、作业层、悬挑架悬挑层采取全封闭措施。

3 三宝四口

脚手架应高于作业层一步架,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高处作业点要做到安全防护与主体施工同步进行。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挑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周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必须设护栏、板或架网;五临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1.0-1.2m,下杆离地高度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立网。

各种垂直运输卸料平台临边防护必须到位,侧边设1.2m高双道防护栏杆和安全网全封闭,平台口还应设置含踢脚防护的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卸料平台底板要求采用厚4cm以上木板、钢板等硬质板材铺设,并设有防滑条,严禁只采用毛竹脚手片。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脚手架作业应层层满铺脚手片。脚手片要求绑扎牢固,绑扎点不少于4点。脚手架外侧必须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4 模板支撑架

模板支撑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施工方案内容包括模板支撑的计算、尺寸布置、装拆工序及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等。

高度超过8m、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方案必须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支拆模板前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模板搭设后应组织验收,认真填写验收单,内容要量化。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并做好验收记录存档。拆除模板须有拆模审批手续。

5 基坑

在基坑作业前,应按照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施工专项设计,必须经有相应资质单位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且组织专家论证后实施。

基坑周边积土、材料、机具堆放和机械设备施工距基坑边的距离及坑边堆载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严禁超载。基坑土方开挖时,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原则。

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基坑施工必须采用1.2m高栏杆张挂安全网做封闭式的临边防护。临边防护栏杆离基坑边口的距离不得小于50cm。

6 施工用电

在进场作业前,应按照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临时用电必须实行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控制箱与开关箱宜分别设置。当动力和照明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应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专用的开关箱并有安全离地高度,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1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必须实行TN-S接零保护系统。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保护零线、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电气设备、灯具的金属外壳、灯具支架必须与保护零线电气连接。

施工现场室内外220V灯具距地面分别不得低于2.5m、3m。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潮湿场所不应大于24V;导电地面、水中、金属容器内不应大于12V。

7 施工机械和机具设备

建筑机械和机具设备同建筑材料一样,进场前应向监理单位进行报验。由监理工程师检验其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重点应查验相关资料的有效期,相关证书、检测报告与实际进场设备的型号是否相符。各种建筑机械必须经验收合格并挂验收合格牌后方能使用。井架、塔吊、人货两用梯等大型机械的书面验收记录,监理工程师应留存备案。

结语

针对施工现场人员复杂及素质偏低,交叉作业、高空作业、焊接作业等危险源多的情况,运用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是搞好现场安全管理的必经之路。要想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其前提条件就是预先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全面掌握其基本特点,明确其对系统安全性影响的程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抓住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源,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992年12月2日颁布

[2] 廖长江,丁士昭,江见鲸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3] 江见鲸,丛培经,王晓峥,朱华强编.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上一篇:对建筑施工管理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之我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