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化与教师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时间:2022-08-25 01:30:02

学生文化与教师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摘 要] 通过对不同学生文化的类型和教师职业倦怠彼此的影响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如何建构积极学生文化,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学生文化;教师职业倦怠;学生文化类型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14-2

一、学生文化类型

(一)反学校型文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处于社会变革时代背景中的学生逐步显露出反学校文化行为。学生的反学校文化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反的次级文化。反学校文化的核心就是挑战权威,异化主流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背离,对抗和挑战。研究表明,学生反学校文化即有个体性也有群体性,学生对学校的反抗主要集中在制度层面的反抗,对学校的教育目标一般都没有异议。

(二)享乐型学生文化。所谓享乐型学生文化,这类学生文化的构成主题基本上都属于家庭经济实力好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生活富足,到处游玩享乐。也有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在学校抵挡不住诱惑,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迷失了自我,整天不知道学习,就知道吃喝玩乐,盲目跟风,一味攀比。

(三)封闭型学生文化。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忙于工作,不少学生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育,还有些学生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心理上难免和其他同学有些不一样,他们不喜欢甚至不能很好的和别人交往,常常闷闷不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内心孤僻。这类学生常见的表现就是一个人待着,既不说话,也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别人问问题也不积极回答。长期下去,这类学生的心理上就会产生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老师和家长应该想办法帮助这些内心封闭的学生,让他们早点好起来。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一)工作中的挫败感。现实中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复杂和艰辛的,而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和评价机制的急功近利产生的矛盾,再加上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外界各种浪潮冲击着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即教师在社会中多角色的负担使教师产生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这些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就体现了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处理不当教师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挫折感大于所取得的成就感时,就有可能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而当这种挫败感以一定的频率固定出现时,教师就很容易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

(二)人际关系不融洽。有些教师遇到挫折,面临矛盾,身受重压之际,心理失衡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人际关系中不适应,如一味地倾诉自己的不满,毫无耐心听取他人劝告,拒绝周围的建议,情不自禁发脾气,甚至显现出攻击。教师一旦产生这种挫败感后,就会发现自己在学校无法与周围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学生变得不可爱了,在家里也经常有发火的冲动。有些性格容易急躁,脾气不是特别温和的教师,容易对他人的行为做负面解释,对同事,配偶的言行容易产生多疑和敌意,导致同事关系疏远,家庭关系紧张。

(三)对工作毫无热情。人在工作时心理状态就像一团火,很难维持很长时间的稳定,或是增强或是减弱。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也是如此,即使最猛烈的大火也会有势尽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以及个人平时的心情,都会有波动起伏,形成一定的周期。一旦染上工作倦怠,教师就会长时间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很难再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工作效率就会大大下降,质量也随之下降,而这又会加剧倦怠感。

三、不同类型的学生文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反学校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希望孩子帮他们实现,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于是他们给孩子请家教,买各种读书资料报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学习机器,一刻也不得停歇。孩子没有一点点自由的时间,内心压抑,想要释放,叛逆心理强烈,但是他们不敢违背父母,所以就只有反抗学校了。逃课是学生最严重的一种反学校文化,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学生都有逃课经历,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逃课族。学生的这种行为即影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还对老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老师上课第一件事就是查学生人数,学生逃课人数过多,老师上课的心情就会大打折扣,在工作上也会有挫败感。

(二)享乐型学生文化的影响。当今社会享乐主义盛行,享乐行为在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身上都有发生。学生也是享乐主义的一大群体,好多学生很会看样学样。看别人抽烟,他自己也抽烟,看别人喝酒,他自己也喝酒,看别人买名牌,他自己也买名牌。这种过分追求享乐的生活使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游戏,购物,塑型身上。他们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和动力,觉得学校就是监狱,他们只有反抗,心里才能平衡,才能体现个性。于是,他们反抗老师违反校纪,整天吃喝玩乐。这样使老师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在见惯了这些行为之后,老师也就放任自流了,对工作没有了热情,对学生没有了耐心。

(三)封闭型学生文化的影响。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注意和了解班上每一位同学,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都得注意到,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但是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合群,凡是集体游戏,集体活动他们都没有兴趣。他们总喜欢把自己藏起来,让老师看不到,一言不发,让老师猜不透。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开始老师会出于责任心主动去跟他们沟通,开家长会了解情况,想各种办法帮助他们。老师教的无趣,学生和老师都变得死气沉沉,毫无压力和激情,学生厌倦了学习,老师厌倦了工作。

四、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文化的影响

(一)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群体情绪的影响。教师一旦染上职业倦怠,就很少去关注和关心学生,对学生很冷淡,有时甚至会表现出不耐烦,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打击。有些敏感一点的学生会胡思乱想,一到学校,一见到老师就愁眉苦脸,常常情绪低落,烦恼,紧张,没有学习兴趣,不参加活动,甚至会产生厌学,厌师的情绪。好多学生都有“爱屋及乌”的心理。喜欢某个老师,就希望在这个老师面前表现好点,就有兴趣学这个老师的课,不喜欢老师就连同这个老师的课也不喜欢。而有职业倦怠的老师很难让学生喜欢,有时还会让喜欢学习的学生变得不喜欢学习,因为他们得不到表扬,得不到鼓励,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二)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的前提和基础,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引。有职业倦怠的老师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可能是扭曲的,还如何去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职业倦怠的老师其自身行为和心理都存在缺陷,对工作不认真,对学生不关心,对同事不友好,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很模糊,更别说是引导学生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

(三)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群体行为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情绪,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产生某些不良行为。面对教师的责骂,体罚,不负责等行为,学生心里会产生不满,当学生这些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想要释放,想要发泄,想要逃避,想要反抗。比如经常逃课,迟到早退,旷课,不交作业,跟老师顶嘴等等都是学生释放,发泄的表现。当这些表现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时,就会变成习惯,不可收拾,最后想改也改不了了。

五、建构积极学生文化,避免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策略

(一)教师自身克服职业倦怠。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积极进取,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利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去指导自己的工作,保证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实事求是的去工作,防止倦怠的产生。所以,作为老师在争强好胜,自尊自信的同时,也应注意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能相互嫉妒和猜疑,因此,教师要跟同伴建立起亲密的合作关系,改善同事间的工作关系,这样有助于改进教职员群体的情感健康,减轻情绪压力和倦怠。

(二)学校应制定合理的制度。学校的发展与定位,学校的制度规定,学校的学术气氛,学校教师的角色规定都对教师产生影响。学校对教师的工作安排应该合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应全面、周到、公正、管理要民主。不同的工作环境对教师有不同的影响。民主,开放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位、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等方面能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仁。当教师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学校应伸出援助之手,使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地工作。

(三)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从而让学生接受教师,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一种平等,民主,合作,开放的师生关系。经常鼓励学生,最终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民主与平等,形成民主,自觉的意识。当然学生也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多与老师沟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老师带着爱去工作,才不会感到倦怠,学生带着爱去学习才会体会到乐趣。

参考文献:

[1]许秋芸.理解学生文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金忠明,进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李慕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M].辽海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成(1981-),男,甘肃西和人,西和县卢河九年制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机制 下一篇:数学分层教学之分类指导分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