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国影片《洞》之存在主义哲学

时间:2022-08-25 01:07:03

浅析法国影片《洞》之存在主义哲学

摘要 法国导演雅克・贝克以他单纯质朴的影像和深刻挖掘人性而蜚声世界影坛,影片《洞》是法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黑之一,是“电影史上最紧张激烈、最强有力的、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题材影片”,也是雅克・贝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忽视语言、忽视情节、忽视想象、忽视一切表现主义,坚持一切以存在为基础,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痕迹。

关键词 存在主义;人性;干预生活

影片《洞》是法国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荣获法国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影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外国男演员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被评论界认为法国《电影手册》十大佳片之一。

该片是法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黑之一,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起用了一班名气不大的演员,将《洞》拍摄成为一部经典越狱片,该片不但情节丰富、引人入胜,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艺术杰作。导演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对于犯罪学有相当的研究,这是一个涵养的表现。对于场面调度更是不亚于任何导演,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将事件、人物、声音、动作等都很好的攫取出来,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拍摄技巧,尤其是镜头语言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全片长130分钟,发生的故事却是只有一个,没有去过多的选取侧面来描述。但观者却是行云流水般地享受其中。这就是导演冷静的张力,全片最大的声音不是说话,而是挖洞的声音,这种略显突兀的声效却让观者时刻保持一种紧张的状态。影片很平淡,结尾除了那个小镜子里的一群人让观者大跳而起之外,也是相当平淡的,配乐更是少得可怜,但这种冷处理却带给观者热效应,令人看完之后顿叫过瘾。

故事应当从主人公克劳德谈起,克劳德是个在押犯,因为监舍需要修理而搬到了11号牢房,牢房里的4个人抱怨太挤,却不得不服从监规接受新的一员。彬彬有礼的克劳德也终于获得了四个人的认可,这时他发现他们正在策划一起精心谋划的越狱。作为室友他也加入其中。他们准备掘地三尺挖个地洞逃出去,罗蓝德是他们的头,他们利用一切工具去挖地道,正当他们快要成功时吉奥却说为了他的妈妈他不想越狱了,而克劳德的妻子妹妹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克劳德似乎可以顺理成章获得自由。面对这样的局面,五个本来一条心的人将会怎样选择,那些不愿等死的人会成功吗?他们中出现的那个告密者又是谁?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关于逃狱的最伟大的影片。法国电影有着哲学依托,雅克・贝克的这部电影明显有着存在主义的影响。囚犯需要越狱却因关键的时刻一个人的不被而面临着危机,这种极端的境遇发人深省。导演塑造了五个个性鲜明的人,马努的谨慎、罗蓝德的狡猾、吉奥的凶悍、“阁下”的装傻,他们出于各种目的齐心协力准备逃狱,险象环生却锲而不舍。法国人特别喜欢具体描绘犯罪细节,有一大半镜头是描写他们凿洞的艰辛和智慧,这些和人物特写镜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布列松的《扒手》和梅尔维尔的有些侦探片都是如此。虽然过于繁琐,却更加丰富了人性和观众心理紧张度的制造。法国影评人对他们在凿洞和锯铁窗时的音效觉得过于响,其实,导演这里所表现的是观众对这一声效心理反应的夸大,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确立者。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和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是存在主义思想的先驱,克尔凯郭尔集中探讨了个体的主观性、独立性,认为真正的存在是“孤独的个体”,还论述了绝望、恐惧等问题,晚年还对基督教进行了激烈的抨击,认为真正的宗教应当出于个人内心的信仰。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则通过对纯粹意识现象的直接和细微的描述,以求获得各种具体经验的永恒的本质,运用还原法来力求获得直接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二战后,存在主义的活动中心由德国转到法国,并广泛在欧美各国传播,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心集中在“人”的问题上,探讨人在世界上的存在、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人的自由等问题。存在主义认为之前的哲学偏重于对外界客观规律的理性研究,忽视了人的情感、意志、体验、自由等主观心理因素,因此应该以人的存在为中心,建立一种新哲学,即研究人的具体存在的,“人学”。存在主义认为,存在首先是人的本能的意识活动,它是具体的、孤独的,又是流变的、自由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入世”和“干预”的行动哲学,主张哲学干预社会、干预生活、干预人生。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命题,即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创造他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意识自行选择和行动的结果。萨特还认为,人的存在与人的自由是同一的,人拥有绝对的自由;而自由的实质在于选择,自由选择意味着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赋予生活以意义。人在不断地进行看似“自由”的选择和行动,但人必须对自己的存在、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任何外在因素包括上不能代替人做出选择。萨特揭示出当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困境,主张研究人的生存状态、情绪意志、行为方式等问题,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感和行动的意义。由于萨特把人精神中一些非理性因紊作为决定性的条件、把自由、自我作为最基本的视角,得出了人生荒谬、前途渺茫悲观的基本判断。

导演的镜头组接也特别流畅,从罗蓝德等人查看地形的背影一下跳切到回途使得电影的松弛相得益彰,而他们叠罗汉围着柱子和狱警捉迷藏的镜头非常惊险,压得人喘不过气,吊足观众胃白,这类细节的安排让剧情的推进有了更加合理的心理动机。而监狱长的临检差一点让他们前功尽弃,这些冲突点让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点也不沉闷。

犯罪,说白了,就是罪犯越狱失败;黑色,则更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结尾的人性黑暗论与整部片手的冷节奏,让人不寒而栗。法国影片,不用细看,也能猜到这个片子的艺术价值与精英含量,包括对人性的质问是挖土机式的。影片忽视语言,忽视情节,忽视想象,忽视一切表现主义,坚持一切以存在为基础,对事件的真实原貌更为关心,尤其是犯罪的动作与过程,哪怕重复拖沓,但往往也能形成一种张力,让观众不能自拔。以记录原生态犯罪为准则,在此基础上加大黑色成分,让人物在发展中变得个性鲜明而又好坏不分,直到观众怀疑自己,怀疑一切。发展为对人性的不断追问,这便是导演留给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论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的要素差异 下一篇:浅谈非线性编辑技术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