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业设备管理分析

时间:2022-08-25 12:29:50

石油业设备管理分析

1前言

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设备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和保护环境密切相关。近几年来,随着石油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优化内部管理,特别是在现代化设备管理观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企业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设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能力。

2一般石油企业设备管理概况

近年来石油企业基层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生产装置安全长周期运行、影响企业效益的焦点和主要矛盾之一。石油企业现运行的设备管理制度,一般主旨思想是分层管理,即主管副经理全面管理,职能部室管理和基层现场管理,层层管理,层层考核的管理模式。企业设备管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设备历史问题多,基础资料缺,检修规范少,日常检测数据少,人员素质低等。检修计划制定通常以集体讨论、领导批准的方式,这样做出的决策往往造成装置设备修理过修或失修,修理费用高。随着国家和部门法制管理加强,操作者和直接管理者背负巨大压力,不得不采取高投入保守作法,替换一些不放心的设备(往往这些设备可以通过风险检验评价的风险管理,不必要更换)。造成企业修理费居高不下,且非计划停工情况较多,影响正常生产。

3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

3.1设备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设备管理是一种管理、技术和经济等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研究的综合科学,是以设备为管理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通过技术、组织等措施,对设备的运动(如选型、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报废)所进行的管理,是设备使用期间,合理使用设备,在设备没有出现问题时,精心维护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维修与管理逐步从事后维修发展到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到现在多种维修管理方式并存。

3.2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综合管理就是把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和物质形态合理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设备的维修管理、设备的改造管理、设备的日常管理。

4一般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

4.1一般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组织及职责划分

石油企业设备工作一般由一名主管副总经理负责,职能部室负责协调解决基层现场无法解决的设备问题,同时也对基层现场的设备运行、保养维修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基层现场的设备管理员负责其现场设备的日常综合管理。辅助单位有修理厂、仪表室和机械加工车间,负责各现场机械设备、电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与检修。职能办公室在主管副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机械、动力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的规定法规;组织现场建立健全设备技术资料、设备档案;组织编制、审查和上报设备更新计划;负责企业所有设备的大、中、小修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及工业管道管理,上报检查、检验、修理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等的实物管理;会同其他相关部门落实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环境措施项目,并负责部分项目的施工;审核各基层现场上报的材料、备件计划。

4.2一般石油企业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石油企业目前的设备管理状况就具体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4.2.1体制机制方面

设备管理职能的实施同时受到生产、工艺、物资供应、质量、财务和安全等部门的影响,易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和冲突。

(1)石油企业现有管理组织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行组织是一种执行型组织,缺乏灵活性,组织机构明确规定了每个员工的职责,以及奖惩制度,只有与职责有关的能力能得到利用,如操作人员只管如何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管怎样修好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生产管理人员只负责生产计划与控制。员工各自只对自己的领导负责,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协作,单一的工作内容,极大地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及全面发展。

(2)设备管理工作中随意性较大。设备管理的成效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对该项工作的认识,领导层的变动更容易造成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变化,设备管理机构的改革和人员的变动,使该项工作的随意性增加。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有效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设备管理效率和水平。

4.2.2综合管理方面

(1)对设备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不够、全员设备管理意识差,全员设备管理意识薄弱。多数人认为设备管理是设备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被动参与。对设备管理缺乏正确定位。一般情况下,设备正常运转,大家相安无事,一旦设备出了故障,影响了生产。对工艺人员和操作人员设备技术知识的培训工作不足,对设备结构、设备原理了解不够。设备有异兆,不能及时发现;设备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分析判断和处理。设备管理的改革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相应的考评体系不完善,无法提高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对设备前期管理认识不足。在多数人的设备管理观念中,注意力集中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阶段,对设备的设计、工艺、制造重视不够。设备选型时,过分注重设备的价格,忽视了日后的配件、维修费用的高低,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只停留在认识上,工作中缺少系统性的经济分析,往往只关注修理费用、购置费用,而不关注运行费用,对全寿命周期的效益重视不够。

(3)维修计划编制与实际脱节。在石油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中,设备大修的年度计划和月度检修计划不准确。设备检修计划的提出主要仍以经验为主,虽然开展了状态监测预测、故障诊断等工作,但受到技术手段和专业人员素质影响,除了重要机组、关键设备外,维修计划达不到科学、准确的程度。易造成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与实际设备状况脱节。这些对设备管理与维修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做法,打断了设备系统管理的有机联系。使部分设备的综合效率不高,配件供应、维修保养困难,致使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增加,设备故障率增加,削弱了设备保障生产的能力,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设备管理思路及对策

由于设备特质不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设备管理水平差异比较大。为了更好的发挥现有人力资源,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效率,保证设备工作质量,必须对现有管理组织进行改革调整。按照石油企业现有施工种类划分,细化原来的以部门为单位的设备管理组织为按施工设备为单位的设备管理方式。根据每个人的技术和管理特点,重新定岗定责。把计划管理、重要设备状态监测、管理、统计分析报表等综合管理工作均集中于职能部室。每套设备的设备管理人员相对固定,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范围。在新的设备组织结构中,“团队”是组织的主体,要重视团队管理,团队员工应是复合型的人才,除掌握设备工程领域的知识,还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观念,能随机应变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合作、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保持自我激励、自律和自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管理”向“我要管理”的转变。建立新的考评制度。考评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并保持信息沟通的快捷,使考评体系运行成本最低。设备管理制度、标准是设备管理大厦的基石。制度是否完备、准确、适用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管理大厦的安危,它是设备管理的最基础工作。管理组织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技术的应用以及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都要求设备管理制度的变化。因此在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下,以现代化设备管理理论为依据,按照全过程、全效率、全员、全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制定新的管理制度。

上一篇:库存管理中条形码技术的运用 下一篇:施工业合约经济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