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时间:2022-08-24 10:47:33

白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白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找出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组织市级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二格表评审方法进行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33例,不可避免死亡27例。结论: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各县(市)产儿科急救中心、加强孕期管理,及早发现高危因素,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是主要干预措。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评审范围

白山市6个县市区全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统计范围从出生到差一天满5周岁儿童。

1.2 评审方法

由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进行评审,评审专家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二格表评审方法,从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和其他相关部门这3个环节,根据其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4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评审,确定每一例死亡是否可以避免、明确死亡因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概况

2.1.1 死亡年龄: 新生儿死亡32例,占53.3%,婴儿死亡45例,占75%,1-4岁儿童死亡13例,占21.7%。

2.1.2 生产方式:自然产28例,占46.7%;剖宫产32例,占53.3%%;

2.1.3 孕龄:

(1)足月:48例,占80%(其中37-38周18例,占37.5%;39-41周30例,62.5%);

(2)未足月:12例,占20%(其中34周-36周7例,占58.33%;28周-35周5例,占41.77%)。

2.1.4 死亡地点:死于医院的27例,占45%,死于家和途中的33例,占55%。

2.1.5 死亡之前治疗情况:住院治疗58例,占96.7%,门诊治疗2例,占3.33%,未治疗0例。

2.2 评审结果分析

2.2.1 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33例,占55%;不可避免死亡27例,占45%;

2.2.2 三个延误评审情况:

(1)有延误48例,占80%(其中就诊延误26例,占54.17%; 医疗处理延误20例,占41.67%;交通延误2例,占4.1%)。

(2)无延误2例,占0.33%。

2.2.3 死因诊断:

(1)新生儿前五位死因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其它新生儿疾病、其它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

(2)婴儿前五位死因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其它先天异常、其它新生儿疾病、肺炎;

(3)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死因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其它先天异常。

2.2.4 主要影响死亡因素:

(1)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25例,占41.7%;

(2)区县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11例,占18.3%;

(3)区县级医疗保健人员的态度问题5例,占8.3%;

(4)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问题6例,占10%;

(5)省(地市)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3例,占5%;

3 讨论

3.1 医疗保健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通过评审发现各级医院对窒息复苏程序和用药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

产、儿科医生没有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不能按照复苏方案进行抢救,不能规范性用药。

(2)产儿科合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普遍存在高危产妇分娩时现场没有儿科医生,待发现异常后,再请儿科医生会诊,延误了抢救时机。

(3)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知识技能亟待提高,对疑难杂症不能给予有效的处理。

(4)对患有艾滋病、梅毒的孕产妇管理不到位,在围产期没有及时用药,规范治疗。

(5)基层健康教育开展不好,不能及时将妇幼保健知识传递给老百姓,尤其是产筛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是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对保健知识认识不足的一个原因。

(6)个人家庭对重症儿童不能积极治疗,可能与医生交待病情过重有关。

(7)危重患儿转院无医护人员陪同。

(8)市疾控中心不能对可疑艾滋病孕妇进行确诊,助产机构不掌握可疑艾滋病孕妇信息,容易造成医护人员与健康产妇的感染。

3.2个人家庭、居民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文化水平低的家庭主动学习保健知识的意识不强,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对医生的依从性差。

(2)农村低收入家庭对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的重症疾病负担不起,从而放弃治疗。

4 干预措施:

4.1 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建立培训制度。

市级要定期举办新生儿科相关技术培训班,培训模式可采取专家手把手、面对面教的方式,以实践为主,保证培训取得实效。

4.2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产儿科建设,建立健各县、市产儿科急救中心。

助产机构要加强儿科特别是新生儿科建设,必备保温箱和常用的急救设备,市急救中心医院应配备呼吸机,县级助产机构要求有1-2名新生儿科医生,市级助产机构应有新生儿科,实现产儿科合作,确保母婴安全,同时各级助产机构要建立建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记录。

4.3 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

各助产机构要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生。

4.4 加强孕期管理,及早发现高危因素,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1)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应规范孕期保健指导工作,重点从孕前开始(在计划受孕前4-6月),全面发现受孕前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孕早期(停经12周内)尽早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全面记录一般情况,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咨询指导及相关知识宣传;建议孕20-24周B超筛查大畸形,同时进行心理、营养指导,指导定期孕检的时间;在28-36周要做高危评分一次,37周后再做高危评分1次,并对高危妊娠进行管理,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防止早产。指导孕产妇凡出现腹痛,阴道流水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2)对不能避免早产的,要常规给予促胎肺成熟治疗。

4.5 提高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质量。

(1)对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综合干预服务,规范产前、产时、产后诊断、用药,减少儿童的感染机率。

(2)加强预防性病知识的宣传,减少艾滋病、梅毒感染机率。

4.6 加强对流动孕产妇的管理质量。

各县市区医疗保健机构要掌握本辖区的流动孕产妇,将其纳入孕产妇保健常规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转入专案管理。

上一篇:浅谈秋季养生― 下一篇: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