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园区有新招

时间:2022-08-24 10:14:12

做活园区有新招

“环贵阳、融贵安、谋发展”,威远工业园区创新思路、大胆探索,以“两转一盘活”方法为园区建设和运营注入活力。

初冬的长顺,寒意渐浓。位于县城中北部的威远工业园区却一派火热:一均电器进入了销售旺季,9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大成玻璃的厂房内,新一批钢化玻璃加工完毕,被贴上“紫云”“罗甸”“贵阳”等客户信息标签;一辆辆大货车从威远物流园驶出,将五金、建材等货物运向贵阳、都匀;建筑工人正在抓紧施工,扩展园区面积、推进二期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黔南州委“一圈两翼”发展战略,长顺威远工业园区创新思路、大胆探索,以“两转一盘活”等方法为园区建设和运营注入活力,积极实现“环贵阳、融贵安”的发展目标。

以商招商

园企共建加强动力

威远工业园建立于2010年,经过5年的建设,园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4年,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112户,建成投产企业达76户,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4.8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8.88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55户、规模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05亿元。

长顺县超过80%的工业企业集聚此处,全县60%至70%的工业总产值由园区企业创造――这座平地崛起的工业新城,已经成为长顺县转型发展、经济起飞的“航母”。

然而,园区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为12平方公里,已建设面积仅为9.25平方公里,三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如何充分利用已开发面积?如何实现园区建设规划目标?这是摆在园区管委会面前的两大难题。

“厂房建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基本完成,需要有企业入驻园区、建成投产,才能形成‘企业越做越大,园区越做越活,基础设施越建越完善’的良性循环。”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金兴发表示。

为此,2015年,威远工业园开始探索“两转一盘活”的运作模式,并在“华创创业园”率先进行实践:“两转”是指转变建设投融资模式、转变招商引资模式,“一盘活”是指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投资回报率和产业聚集水平。

11月2日,贵州顺安建材有限公司和青联恒达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在“华创创业园”投产运行。前者属于优质非金属矿生产加工项目公司,全部达产后厂房面积将达到10000平方米,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后者则以建材装饰为主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缅甸、越南等地,达产后年产值约为3000余万元。目前,“华创创业园”入驻企业已有7家,其中有5家建成(试)投产。

创业园的兴盛,归功于贵州长顺华创创业园服务有限公司,得益于威远工业园区的“两转一盘活”。

按照“正常运转靠财资、基础设施靠融资、产业发展靠引资”的理念,威远工业园采取PPP(即公私合作)模式,将政府前期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厂房“打包”租赁给华创公司经营管理,并与公司联手招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同时,公司再投资新建6.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实现总面积10万平方米,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企业拎包入驻,政府减少投入,园区增添活力”的“三方共赢”。

事实证明,园企共建、以商招商的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被长顺人称为“园中园”的“华创创业园”,现有的4.7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已经全部租赁完毕,二期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已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万元。

“创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创税1亿元,解决和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贵州长顺华创创业园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保华对创业园的前景很有信心。在他看来,“园中园”将发挥磁场作用,吸纳众多优质小微企业项目入园,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的项目建设之路。

“接一连三”

配套产业注入活力

上千平米的大卖场,2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五花八门的五金机电工具和建筑建材,来来往往的大货车……这是记者在威远商贸物流园看到的场景。

作为威远工业园的“新成员”,威远商贸物流园充分利用园区的区位优势,投资10亿元,将建成“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现代化商贸物流基地”。

今年4月,大架构五金机电全省集散中心投入运营。这是贵州省最大的五金机电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内外品牌、23家贸易公司入驻。中心主要采取“互联网+O2O+B2B2C”的多店铺运营模式,拉动线上线下联合运营。

“我们正是瞄准贵阳和正在建设中的贵安新区两个市场,充分利用贵阳金石产业园大架构商贸产业与长顺的商贸物流园形成两点互动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的放大效应。”大架构五金机电全省集散中心总经理梁钦禄说,他们看上的不仅是威远商贸物流园的区位优势,更是威远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上游有110多家企业,下游有近400家商家,可以带动如摩托、汽配、五金、机电、服务等多种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大架构五金机电全省集散中心只是威远商贸物流园的组成部分之一。园区围绕五金机电、家居建材、仓储物流、商务酒店、交通客运、电商平台及商住街区等多种商业要素建成三个分区,还将向外辐射,与“深圳・长顺东西合作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和康之源医药物流园共同组成威远商贸物流基地。

与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对接,延伸了产业链、拓宽了市场、带来了人气。与此同时,与农业的携手,更为威远工业园增加了底气、带来了活力。

在深圳・长顺“东西合作”有机生态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带动下,园区引进富邦种业、远航绿色食品等17家育种、生产、检测、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已经建成投产。

在这些企业的推动下,农业与电子商务、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成功跨接,高钙苹果、绿壳鸡蛋、小米核桃、紫王葡萄等特色生态农产品形成优势品牌,为拓宽市场出口、延长农产品加工链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农业产业化的“换代升级”,也带动了四大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加速了威远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集群发展。

多举并行

深化服务挖掘潜力

对长顺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韦刚而言,刚毕业就能进入贵州高矿重工(长顺)有限公司工作,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高矿重工是我国提升机行业的领航企业,为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制造了专用提升机。韦刚与王忠亮、班瑞等6名同学,经过学校的推荐,成为高矿重工的技术工人,实习期就能拿到2500元左右的工资。他所在的数控机床专业,还有不少同学在威远工业园区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对于贵州大成玻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尚学而言,自家经营铝合金和玻璃的商店,升级为一家年收入近千万元的公司,同样也是“没想到的事情”。“要不是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多次鼓励,又向我讲明了政策,我还真没有勇气卖掉房子、从银行贷款成立公司。”陈尚学说。

在威远工业园,像陈尚学这样,由本地人自主创办的公司还有7家,有的做手套加工,有的从事防火棉生产,有的专注于技能培训,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受园区的优惠政策鼓舞、被工作人员的细致服务打动,决定从外地回到家乡创业。

“我们不仅要在招商引资方面出新招、下功夫,同时,还要为已落地的项目做好服务。对外,开拓市场,做好园区的品牌推广,对内,挖掘潜力,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政策的支持。”金兴发说。

以此为目标,园区管委会建立了“一企一议、一企一策”的帮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努力完善园区的服务平台:一方面,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建立培训产业链,建立“人才配套”机制,积极鼓励校企联合,并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提升园区“软”实力。

软硬兼顾、多举并行、挖掘潜力,威远工业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正走上一条“做大工业、做优产业、做强企业”的新路。(责任编辑/朱 江)

上一篇: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一篇: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