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与“做活”

时间:2022-06-05 10:39:33

象棋和围棋中均有个术语叫“复盘”,也称“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将自己与他人下过的棋凭记忆按原来顺序重新摆出,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通过复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下棋过程中的妙着与失误,会让选手的竞技水平有很大提高。我校丁志明老师是围棋高手,前不久,他灵光闪现,上了一堂作文讲评课《过程“诊断”——〈倾听潮声〉讲评》。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很受启发,心有所动,札记如下。

一、 课例呈现及随程简评

(一) 课前准备

“倾听潮声”是期中考试的作文题。教师在作文讲评前要求学生回顾考试时作文的写作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梳理,撰写教案,制作课件。

简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一前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它是了解学情、确定教学内容与重点、提高讲评针对性的关键所在。“披沙拣金”的工作量虽大,但很有价值!

(二) 教学环节

1. 导入。投影围棋复盘场景图片,简要介绍复盘及其意义。

简评:“鹊非报喜何妨少,雨纵浇花也怕多。”——情境化的导入,重在激趣定向,切忌繁复。教师介绍复盘术语,要言不烦,恰到好处。

2. 回顾写作过程。教师依据写作进程,分步投影,呈现此过程中学生一些典型的思维状态与困惑,逐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① “看到文题后的第一反应……”

投影几个学生描述。师生一起讨论对策。

简评: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学生有切己的体验,此环节学生参与度高。

② “稍后,联想到了……”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总结问题症结,提出对策。进行思维的拓展训练,并提供思维发散模型。(见右图)

简评:“秋月春花谁不见?朝晴暮雨自何因?”——此环节中教师就我们视而不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对策,如拨云见日,醍醐灌顶。此环节应是落实教学重点之所在,然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跟进训练力度尚不够,应加大训练力度,并引导其归纳出常见的发散角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③ “行文中的纠结……”

教师投影部分学生的描述,提出对策:坚定、积累、提纲、练习。考场时间有限,所以你不能犹豫太久,坚定!积累两种情况要注意:一是胸中有百万雄兵,却没有指挥的本领,要注意素材的优化组合;一是胸无点墨,那只能积累,积累!拟提纲很有必要,把平时每一篇作文和随笔都当作考场作文来做。

④ “看看这几名同学的构思……”

教师投影几个学生对考场作文构思过程的描述,并作了简要的点评。

简评:这一部分如能和学生实际完篇的考场作文比照起来讲可能更有说服力。古人讲文章的章法,有“上等读法”和“次等读法”之分,完篇作文和原初构思比照起来,应为“上等读法”。

顺势讲解如何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出“声”和“倾听”两个关键词,如何具体化,如何安排结构。

简评:这一环节略显琐碎,可加以遴选,突出重点。

提出“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的观点,然后介绍一些这篇文章的写作角度,告知这篇文章易出现的毛病。

简评:“逢一时,事一圣”——为突出教学重点,此环节应略。

3. 佳作展示。展示别班的一篇优作。

简评:“枝大于本,胫大于股”——用时较多,此环节亦可略。

4. 课堂小结。

简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由于时间关系,结束得有点匆忙。如果能有稍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归纳,或者由学生归纳后,教师再投影自己的总结,两相映照,效果更佳。

二、 课例的价值探讨

考察丁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其关键词有二:“诊断”与“治疗”。

丁老师的这节课,题为“过程‘诊断’”,用心了然,就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旨归,其教学进程是沿着“问题发现——问题归因——问题对策——问题解决”这条主线向前推进的。曾经说过:“问题是认识之始,问题是与矛盾相联系的,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 发现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发展。这节课不仅“诊断”了病因,更关注了“治疗”,不仅开出了药方,还实施了具体的治疗,至少开始了部分疗程。

发掘丁老师这节课的研究价值,其关键词亦有二:“复盘”与“做活”。“复盘”是其构思亮点,“做活”是其价值所在。

先说“复盘”。从写作学的角度看,“复盘”抓住了写作教学的关键和制高点。“复盘”的实质是再现写作的思维过程。写作思维是写作现场中决定作文成败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能不能准确审题,迅速打开思路,合理选取材料和谋篇布局,乃至斟酌词句,都取决于思维这个最高统帅。它是写作过程中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它制造灵感,也制造遗憾。洪忠礼先生说:“想是写的总开关。”此言极是!丁老师在讲评过程中,很大精力就是在发现学生的写作思维缺陷,提出相应措施,帮助学生学会准确领会题意,打开写作思路,根据文题和立意确定文章思路和笔墨重点,如何虚实结合、升华点题等。特别是训练发散性思维上,提供了“脑图”模型,指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发现多个写作角度,很有价值。矫正不良的思维习惯,训练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抓住了现场写作指导的“牛鼻子”。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复盘”的实质是备课起点的前移。众所周知,以往的作文讲评课,讲评的依据就是写作的结果(即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教学形式往往也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丁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复盘”,找到了我们作文讲评的一个盲区,而又从这个盲区中找到了作文技能提高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再说“做活”。这节课“做活”了作文讲评,给僵化的作文讲评课“接上了几口气”。

1. 接“地气”,提高了讲评的针对性。过去我们的作文讲评,大都是教师根据批阅的情况,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选择突出问题讲解。其实,这是一种蹈空的做法,关注的仅仅是一个结果,而学生具体鲜活、充满了酸甜苦辣的写作过程为我们所忽视了。写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可能是一路艰难地挺进,也可能是一段愉悦的旅行,可能是一场夜色苦吟,也可能是一曲月下华舞……仅凭文本,我们难以知晓这样一段丰富的心灵历程,无法知晓学生拿到题目是怎么想的,想到了哪些角度、素材和立意,在谋篇布局和行文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但是,丁老师“复盘”了这样几个重要的写作环节,了解了写作过程中每一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发现了学生作文行进通道的淤塞点,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杜绝了学生想听的老师不讲,老师讲的学生不听的现象,给讲评接上了“地气”,大大提高了作文讲评的针对性。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与对策 下一篇:刘修春:人生要学会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