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收费,是否动了老百姓的奶酪

时间:2022-08-24 10:09:24

银行收费,是否动了老百姓的奶酪

语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几年国内的银行大赚其利,难免不受外界诟病。眼下,老百姓之所以也开始关注起银行来,是因为在银行大把利润进账的时候,银行的收费也越来越多。难道银行的盈利,真的动了老百姓的奶酪?

银行收费水平发生变化,是因为银行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当前金融环境越来越复杂,日趋明显的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预期,以及更加严格的资本要求,使得商业银行在表面光鲜的背后不得不尽快寻找业务上的转型。这一次,银行普遍看好了中间业务,开始在这一领域里大施拳脚。可以说,银行原来的存贷差盈利模式,再加上中间业务的加强,成为商业银行迈向综合化经营的开始,也是很多商业银行战略方向的一项重要调整。但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还较低。欧美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一般在25%以上,部分大银行甚至超过50%,反观中国银行业的非息收入占比仅在20%左右。为达到考核目标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目标,不排除一些银行将“息”改“费”,虚增手佣收入,同时也带来了“乱收费”的恶名。

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高涨,也是由大量真实的金融服务需求自发推动的。仅以国内某一大银行为例,其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中,结算清算和现金管理、理财、投资银行、银行卡收入占比高达80%,其他如资产托管、贵金属、企业年金等业务也均高速增长。这主要是随着企业的集团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对于现金管理、结算清算、融资发债、财务顾问以及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个人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贵金属以及使用银行卡消费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与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是银行收费项目的增加。根据银行业协会披露,截至2010年,大型商业银行的有偿服务产品和项目662个,较2003年增加338项,增长104%。另外,为保障社会公众享有基础金融服务的权益,我国商业银行于2011年7月1日起免除了人民币个人账户的11类34项服务收费。

尽管银行中间业务高增长有其合理性,但市场对银行收费不规范的指责也并非乱弹琴。银行业不规范收费的确存在,其主要原因是银行服务种类增长太快,且相应的管理办法没有跟上。

2003年,我国颁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使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有法可依。但这十年来,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迅猛,产品和服务种类增加了一倍,这使得很多收费无法可依,而银行之间缺乏协调机制,自行定价的结果导致收费标准混乱,且收费标准不透明,从而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产品和服务种类增加一方面是银行为满足消费需求不断创新的结果,比如理财产品、贵金属、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资源浪费而采取的措施,比如小额账户收费,该项收费促使大量睡眠账户合并或销户,节省了系统资源占用,也有助于银行更好地服务于活跃账户。

让人欣慰的是,金融监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今年上半年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对自身的收费项目重新进行了清理规范,要求商业银行按照相应的《服务价目表》的规定,于今年4月1日起,在自己的营业网点及网上公示。另外,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对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待办法实施后,银行业的服务收费还会更加规范。

上一篇:浅析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香港的银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