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中X线与CT对食管癌的诊断分析

时间:2022-08-24 09:30:55

影像学中X线与CT对食管癌的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141-01

【关键词】食管癌 X线 CT诊断

X线与CT检查已广泛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对于两者的作用和检查的必要性观点不一。本评议通过对32例作过X线与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从而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32例患者,男30例,女2例,平均年龄55岁。病程1个月-2年,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患者先经X线钡餐造影后,行CT检查,扫描范围中心为病变区域。所有患者经腔镜诊断为食管癌。其中14例经手术治疗。

2 结果

2.1 部位 上段癌2例,中段,中下段癌23例,下段癌7例。

2.2 长度 ≤5cm 5例,5-7cm 13例,7-10cm 11例,>10cm 3例

2.3 X线与CT表现 本组病例中髓质型19例,溃疡型9例,蕈伞型4例。CT特征为管壁增厚:管壁全周较均为增厚、局部增厚为主,同时内外壁光整或不光整。管腔闭塞:管腔消失或隐约可见一点状低密度影,还可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关系,如挤压、推移、包绕等,亦可显示增大淋巴结。

3 讨论

病变长度,本组病例X线与CT测量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

病变特征:①X线钡餐对病变腔内特征显示较清晰,可显示病变边缘处食管黏膜改变,而CT无法看见黏膜,但有时可发现黏膜破坏处食管壁轻度增厚;②X线可显示管腔狭窄程度,从本组病例看,管腔≤3mm时,见管腔闭塞即管腔消失或隐约可见一点状低密度影。病变长度与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程度无相关性,但管腔≤3mm的长度超过4cm,CT片该病变区管壁增厚可达3cm,有报道[1]这种情况下,肿瘤无法切除。本组有3例此类手术病例均为探查术。因此X线与CT相互结合对判断肿瘤能否切除更为准确;③钡餐造影充盈缺损较常见,不管那一种类型,都可见大小不等的向腔内突出的肿块影,而CT多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特别是管腔全周狭窄明显者。只有管壁局部受侵,肿块才较明显。有报道[2]肿块如仅向腔内生长而管壁增厚较轻肿瘤可为早期癌,但从本组病例看很难区分肿块与管壁的界限;④溃疡型食管的龛影不如钡餐造影明确直观,由于癌性溃疡较浅且形状不整,因此表现为肿块表面不平,龛边为小结节状突起,龛影深度多不超过5mm,龛底至食管外壁距离≥1cm。当管腔狭窄显著,无法分辨龛影。

目前,X线钡餐造影是食管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在食管癌诊断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得到肯定,两者各有优势,同时其局限性也很明显。我们认为:将X线与CT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更准确,特别是手术患者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参考文献

[1] 周钢.食管癌向管壁侵润程度的与病程研究[J].中华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4:316-318.

[2] 李国珍.临床体部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45-146.

上一篇:改良式双切口包皮环切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下一篇:胰腺结石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