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8-24 08:41:30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于每一位高中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好这一学科,因此,本文就几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99-01

高中信息技术课必须面向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针对其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改变相应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知识,具备基础的信息技术素养,达到教学目标。

1.迁移法

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极大的兴趣,十分有学习的欲望,教师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教师可以使用迁移法来辅助教学,高中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需要学生主动的掌握知识,分析背景,将知识点转化成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来进行自我消化。

迁移法顾名思义就是需要教师通过迁移和类比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以自己原来掌握的知识层面为基础为背景,通过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梳理和联系,来建立新的联系和新的理解,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认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例如,基础办公软件有word,excel,powerpoint等,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的知识点时,学生在面对课本上晦涩的讲解或许会很枯燥乏味,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使学生减轻疲倦感。在powerpoint里面插入艺术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想到word里面的艺术字,在插入背景的时候,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类比发现插入背景图片和插入艺术字是一个道理。再比如,学习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训练,电脑本身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如果能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

2.分层法

分层法其实就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学手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教师需要通过观察、互动、提问等方式来掌握每位学生的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法就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证公平性和公开性,真正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当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教学进度,不漏掉一个学生,不少讲一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法,能够解决学生不同的问题和疑惑,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所顾忌,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学生只要用心观察,定能找到属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教师在这方面绝对不能"一视同仁",要使用个性化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个性化。使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产生学习的动力。

长久以来,高中教学对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如其他科目,身为信息技术老师,要争取最合适的教学手段,最优质的课程,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科学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的身心发展。

3.归类法

对于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某种程度的转化,将其归类为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当中去。课堂上学会了使用归类法,许多复杂的问题就可以轻易简化,这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比如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分别语言的使用,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电话电报的发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次把五次革命归类整理,帮助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归类法,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理解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其中数学思维又包括了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这是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基础。将这种数学思维应用于信息技术中,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种思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帮助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

教师还可以结合备课时使用整理好的教案,通过其特有的原创性、高效性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教学案的指导下,学生更容易发挥个性,展露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通过教案中列举的知识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归类。形成学生先自学,教师再教授,最后师生共同归类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套创新教学方法。教案的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理解的能力。

4.情感教育法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育都非常注重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可或缺,情感本身具有不可预测性、复杂性、多样性,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感教育,一定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况,普及情感教育法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具体的情感教育应该体现在课堂上,教材本身已经增加了许多情感教育,通常每节课课后都注明一个情感教育目标,目标既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情感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信息技术是一门实际操作课,那么教师绝对不能忽视情感目标的作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技能和知识的讲授,也要兼顾学生的个人情况和班级的整体情况,要在课堂上推进情感教育法的渗透。教师上课前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本节课涉及到的情感目标并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炼出一个新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到信息技术安全的时候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信息技术的安全十分重要,其中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计算机病毒的原理,教师可以举出实例告诉学生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引导学生远离计算机病毒,远离计算机犯罪,使学生学会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保护隐私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就是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

当然,所有的教学方法要在实践的前提下才能称之为有效的,如果只是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而不实践,那就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多练习、多操作、多记忆、多思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有所提高,电脑实际操作能力也才可以得到加强和进步。上述提到的分层法、迁移法和归类法都是需要学生具体到实际的学习中去的,比如平时的课堂互动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主动的运用我们学到的学习方法,收获到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践行新课标新理念中的探索小学数学新教法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