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侦查监督职责 保障人权维护稳定

时间:2022-08-24 06:30:50

履行侦查监督职责 保障人权维护稳定

[关键词]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保障人权;创新工作机制

侦查监督工作是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依据法律规定,运用审查逮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等职能,对侦查机关及侦查部门进行监督的一项专门性工作。几年来,在上级检察院及本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下,我院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履行侦查监督职责,侦查监督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为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正执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侦查监督工作还未完全到位

一是监督手段有限,侦查监督效果难以保障。如立案监督工作,由于对侦查机关立案、撤案情况并无法定了解渠道,检察机关只能根据当事人以及单位和群众的反映发现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但因当事人本身对立案监督缺乏了解,反映不及时或因时过境迁,造成事实的查证和认定困难,以致于监督纠正的及时有效性难以保证。二是监督方式滞后,侦查活动中违法行为难监督。由于监督机关只能在审查批捕、审查环节书面审查侦查机关报送的材料,而侦查活动的违法情况一般发生在侦查活动过程中,很难反映在案卷中,即使犯罪嫌疑人等向检察机关反映在侦查过程中有刑讯、诱供等违法行为,实际上多数也难以查实。

(二)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在侦查机制改革问题上存在分歧,制约了侦查监督工作的开展

现如今公安机关大力推广侦审合一改革,旨在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诉讼效率,而检察机关认为这项改革措施与刑诉法第九十条“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的规定相冲突,这也是制约检察机关监督的一个因素。

(三)相关法律规定欠缺或过于笼统,影响了侦查监督效果

现行法律虽然对侦查监督的范围、内容等有较明确的规定,但至今仍没有立法意义上的可操作的程序规范,侦查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无程序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侦查监督工作的开展。如“提前介入”侦查活动没有程序规定,什么样的案件应提前介入,如何选择提前介入时机,侦查机关与监督机关各自应承担什么职责和义务等,均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此外,刑诉法虽规定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侦查活动的违法行为有权提出纠正意见,但对《纠正违法通知书》不被接受或接受后久拖不决的却既无明确的制约和纠正期限规定,也无法律赋予的强制手段作保证,以致出现“立而不侦,侦而不查,查而不结”现象,监督效果不够理想。

(四)侦查监督内部管理机制尚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督工作的开展

一是缺乏规范,检察机关对是否追捕、追诉等往往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操作随意性大。二是职能不分,检察机关的审查批捕部门既行使侦查监督职能,又行使立案监督职能,不利于集中精力开展侦查监督工作。因为,如果某一案件是通过立案监督而进入刑事诉讼轨道,该立案监督者在侦查监督中就有可能先入为主,对侦查活动中为获取有罪证据的某些违法行为予以放纵,从而有损司法公正。三是各自为战,检察机关的审查批捕、审查和监所检察等部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缺少沟通,没有形成侦查监督体系,相互脱节的问题比较普遍。

二、目前主要工作方法

(一)严格依法审查

对法律规定的逮捕的三个条件,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逮捕必要,进行全面把握;对高检院提出的“两个基本”的原则,即“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进行整体衡量,既防止错捕又防止漏捕。

(二)做好讯问工作

为防止出现重大冤错,着重对四类案件开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工作。一是有疑点的案件,如罪与非罪界限不清、捕与不捕难以确定的案件、据以定罪的主要证据存在矛盾的案件。二是特殊案件,包括命案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争议较大的案件。三是犯罪嫌疑人要求讯问的案件。四是侦查活动可能违法的案件。

(三)逐层审查把关

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程序关。案件承办人把好第一道关,侧重于对事实证据进行审查、鉴别、对比、认定,并在《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中对案件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建议;部门负责人侧重于对关键性证据、承办人提出的问题和捕或不捕意见进行审查把关;检察长侧重于对部门负责人提出的问题和捕或不捕决定进行审查把关。

(四)注重分析总结

对捕后不、判无罪的案件和经复议、复核改变原不捕决定的案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提高办案质量的措施。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分类指导。

三、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一)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方式改革

根据高检院统一部署,积极推行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审查逮捕方式改革,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除了采取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缩短办案期限、教育未成年人认罪服法、真诚悔过等措施,把工作重点放在区别对待、慎重处理上,切实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区别对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二)探索不批捕案件说理机制

为了增强监督实效,开展不批捕案件说理工作。对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不批准逮捕或不予逮捕决定的案件,制作《补充侦查提纲》送达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对不构成犯罪的和无逮捕必要的不批捕案件,以书面形式向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说明理由;对有直接受害人的不批捕案件,有针对性地加强说理工作。

(三)要进一步加大侦查监督宣传的工作力度

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增强对侦查监督职能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检察机关要充分加大检务公开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舆论工具进行宣传,让社会各界都了解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职责,增强对侦查监督职能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侦查监督工作;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联系,增强被监督机关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树立法律监督机关首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的观念,积极争取党委人大的支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独立有效地实施侦查监督。要主动加强与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外部联系,建立协查制度,将侦查监督与其他多种监督有效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畅通,提高侦查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队伍建设,探索制度创新,提高侦查监督工作水平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检察干警队伍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其依法监督的意识和能力。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侦查监督的途径、程序、标准,逐步建立侦查监督案件信息库,将侦查监督情况分类保存,以便收集和总结开展侦查监督的经验,提高侦查监督水平。

(五)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加强各部门配合联系,共同提高侦查监督工作的实效

要坚持和完善侦查机关及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形式,就办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复杂、疑难案件进行讨论研究,交流意见、看法,统一思想认识,使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建立立案信息互通机制,畅通侦捕协作机制,拓宽刑事立案监督的渠道,实现信息共享,线索反馈,沟通联络等相互协作的良好格局,纠正和防范以罚代刑、有罪不纠及不移交刑事案件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六)加强探索研究,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建立符合刑事诉讼规律和特点的统一的刑事证据规则,解决对证据要求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侦查效率;制定侦查机关与检察机关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发案、破案以及立案、撤案活动告知、备案审查制度,保障检察机关适时派员介入侦查活动,做好证据的收集、固定工作,及时掌握立案、不立案及另案处理的相关事宜。

收稿日期:2010-09-15

上一篇:谈对刑事自由裁量权的监督 下一篇:试论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