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探讨

时间:2022-08-24 06:08:42

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探讨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一个永恒而又质朴的主题。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我们不难看到:学生动手操作多了,相互交流多了,表现展示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仔细琢磨我们的课堂,总感觉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流露出了浮躁、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这些问题的暴露,使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的课堂才具有实效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欲望?

一、理解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

教材是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们的智慧结晶,它总体上遵循了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顺序,呈现了数学知识应有的逻辑顺序。教材又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教师只有在认真研读、领悟编者意图、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才能运用得好;只有把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才能得心应手。最近,在听了几位教师执教“小明的一天”后,笔者有了更深的感触。

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下面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仔细观察,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谁愿意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

生1:我知道小明12时在吃饭。

生2:我知道小明4时半在踢球……(学生把6幅图说完)

师:介绍得真清楚。现在我们把6个钟面请出来,一起来认识它们。

……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没有涉及这个内容的第三个特点,整个素材在教师的设计中就形同虚设。既然教材是借助“情景图”来理解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细心地发现图中哪些是与学习相关的,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观察的结果。

二、研究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

新课程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有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求。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全体学生,掌握和分析学生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课前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换句话说,只有心中有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转变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实践证明:教学方式的转变,解决了尊重差异、面向全体、发展一切的问题。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知、理解、创造数学,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意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自己的双手摘取知识之果,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以往在处理“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时,一开始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几个三角形,然后直接给出三个三角形的定义,接着叫学生齐声朗诵这三个定义,这些内容朗朗上口,不用三分钟全班学生似乎都“懂”了。然后再练习,很顺利就把知识内容教完了。但是,有学生在学习之余小声地嘀咕:为什么要这样分类?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象”,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能力,并且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做出判断、归纳出结论。笔者实施了第二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先给学生准备十几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卡片,发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各小组通过讨论、合作把这些图形分类,再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在统一了分类的方法之后,让学生给每一类图形起一个名字,最后让学生说说三类三角形的异同,形成概念。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分类,学生很可能会找不到方向,这时,笔者恰到好处地给了他们一点提示:“大家为什么不看看它们的角呢?”接着发给学生一份表格,让他们把各个三角形中各种角的个数标出来,并把结果填在表格中。结合表格,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

这样,让学生自主发现,让他们变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很好地结合课本把自己的成果表述出来。

总之,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体验出发去研究教材、研究教师的教,尊重学生的学,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智慧的火花,才能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真正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责编 黄 晓)

上一篇:把握教学起点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下一篇:无须刻意求佳境 自有奇峰报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