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之因地制宜

时间:2022-08-24 05:47:34

绿色建筑之因地制宜

摘 要 :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未来几年实际上是中国城市化最快的几年,也是工业化推进最迅猛的几年。从城市化来讲,每一年增长的人口约1300~1500万,相当于每一年一个大纽约的人口;从工业化来讲,每年GDP的增长维持在8%的速度。面对这样的飞速发展形势,怎样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建成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的空间环境,是城市建设者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约资源;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国内外、业内外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节能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我们推行绿色建筑,实际上就要处理好生态、节能、舒适健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有关绿色建筑的定义甚多,涵义相近,但说法不一,侧重各异。编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册》时,为了结合我国的国情给出科学的定义,专门召开了有关的研讨会;在建筑的全寿周期内,最大限制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计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考虑,逐步走向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筑。过去工程师们神圣的“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的观点必须改变,应该将建筑视为生态循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造、使用、维护、拆除均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二氧化碳排放等生态要素密切相关。换言之,这是建筑理论的转折、升华与创新,同时也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展示一片新的发展前景,要求他们具备更高的技术素养来建造未来的建筑。

推广绿色建筑势在必行。每一个国家、地区在资源、环境、气候、经济以及文化各方面均有不同之处。我们必须紧紧地结合这些因素,考虑“四节-环保”及“以人为本”来建造各类建筑,即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也是考核工程技术人员的试金石。下面从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文化展开讨论。

气候。全球可粗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穿着,也同时影响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与所处气候相适应。建筑与气候因子密切相关的是室内外温差与太阳辐射。我国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为了阻止热交换,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中的重要参数,内保温、外保温、夹心保温等各种技术手段的选用以及保温材料(岩棉、聚苯板、玻璃纤维等)的选择是节能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而在我国南方,室内外温差在10℃左右,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显得不是第一重要的,而太阳的辐射热会使建筑室内骤然升温,所以遮阳就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气候中的温度条件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参数。

风力、方向、风速是自然通风设计中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参数。利用这些参数,结合地形、地貌、建筑规划、建筑以及地面介质可作为小区风环境的分析,加上建筑单体的开窗,建筑内部自然通风,起到少开或者不开空调的效果,具备巨大的节能潜力。

太阳能利用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最重要内容。我国太阳能资源可分布在四个地区,除了西南少数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均可获得高品质的太阳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与建筑一体化,最大面积的采集热量。太阳能利用要从单一的光热利用走向光电利用。

湿度过去不为人们所重视。温度和湿度均是与人的舒适感密切相关的,但解决湿度问题有难度,迄今未有理想的解决方法。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湿度研究将提到工作日程中。

降雨量与蒸发量无疑是雨水利用的先决条件。随着景观与绿化在住宅建设中比重的提高,雨水利用日显重要。

环境。除了地质环境以及地表环境,还包括交通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建筑外部环境,这些都与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息息相关。

地震、风灾、泥流石、海啸、洪灾这些自然灾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规划的初期就应该考虑进去。

地形、地貌更是涉及通风、遮光、造景、雨水回用、无障碍设计的要素。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能给采光、通风带来很大的实惠,但过去的大高差又会给行走、无障碍设计带来不便。平坦的地势,较大的建筑密度,可能造成通风不畅。有时开发商宁可牺牲建筑面积,将底层架空而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

综合上述,环境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源。推广绿色建筑必须要搞清当地的资源情况,包括绿色建材、本土植物、能源结构、工业废渣、材料资源、能源、水资源等,定义绿色植物的时候,先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绿化是绿色建筑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强调栽植本土植物,除了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而成活率高外,还可以降低成本。当前花高价从外地引进名贵树种的倾向必须加以纠正。

贯彻循环经济的方针,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工业废料制造建筑材料,既利用了废料,又保护了环境。粉煤灰砖、煤渣等都已成功用于建材生产。耐久性是今后必须深入研究的一种性能。提高耐久性,意味着节约资源。

经济。经济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住宅的绿色建筑必须要考虑与当地经济水准有基本的衔接。每一个地区的GDP与其房屋销售价有基本对应的关系。

北京的水价已达到每立方米3。70元。大连、济南、深圳等均缺水严重的城市,在规划住区建设时,就十分关心再生水的利用,深圳考虑用海水冲抽水马桶,对中水利用、雨水回用等措施产生浓厚的兴趣。北京一小区考虑中水回用进户冲厕,水价为每立方米0.82元,住户能得到很大的实惠。

目前。再生能源利用最好的方法是太阳能利用,尤其是建筑一体化,尽管会增大设施一次性投入的成本,但对环保、节能大有裨益。

文化。我国历史悠久,有较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蕴。开展绿色建筑活动时,要全方位地延承,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现在城市冠名甚多,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资源城市、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等。我们在推行绿色建筑时,最好与之呼应,做出相应的特色。

总之,工程技术人员在创建一个绿色建筑作品时,除了遵循“以人为本”的大原则外,千万不要忘记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理论再深再好,也要与当地的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内容不少,工程师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运用智慧巧妙地把两者结合 ,才能创作一个完美的作品。

绿色建筑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发出了一个新的信号:新的理念、新的境界、新的技术、新的素养、新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林宪德.热湿气候的绿色建筑.2003

[2]王有为.绿色建筑付诸行动的几点考虑.2005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上一篇:基于EPEC控制器的履带吊电气系统研制 下一篇:灭火救援作战安全形势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