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据于德

时间:2022-08-24 05:10:31

[摘要]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志于道,据于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必须重视和发展道德的作用,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我们的道德思想和实践,支撑起我们民族复兴的擎天大厦。

[关键词]中国梦 道德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4-0007-03

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首要的就是要树立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用我们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话说,就是要先“志于道”:理想就是“道”,信念就是“志”。再进一步就是要“据于德”: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并实现我们的“道”,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要有志,做人必须立志,要志于道。

我们知道,人与一般的物质不同,与动物也不同,具有发达的大脑,能够思想;更重要的是,人类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具有自觉能动性,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人类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将思想与实践、现在与未来辩证地结合起来:以未来引导和鼓舞现在;以现在踏实地追求未来。“志”就是人用来沟通思想与实践、现在和未来的汇集点。

“志”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

首先,志,也就是理想信念,不是幻想,不是妄想,它在人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却又能以理想指导现实,以未来烛照现今的理念。志是引导我们翻山越岭的指南针、漂洋过海的方向盘,它能够指导我们民族、国家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目标方向,使我们居高望远、心明眼亮,不但摆脱了“耻恶衣恶食者”的庸俗境界,而且知道了社会应当怎样发展,人生的道路该往哪里走。不至于因为各种主客观条件的诱惑和影响而迷失方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立志表明我们人生的自觉,使我们的人生真正具有了意义和价值。

其次,理想信念是做人做事的动力,它以目的、动机的形式,提供我们前进的决心和勇气。树立了理想信念,人们就会在正确认识的引导下,激发并逐渐增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且付诸社会实践。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上》)。一旦志松懈,就会犹豫徘徊,踌躇不前,丧失前进的劲头。正如清代思想家颜元所说:“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颜习斋先生言行录》)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有志也就能够“强行”。如果像批评的那样,明明知道“义所当为,力所能为,心欲有为”,却又“亲友挽得回,妻孥劝得止”,那“只是无志”(吕坤:《语·应务》)。

再次,理想信念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古人已经认识到,人类的行为能够矢志不移,保持初终一致。正如王夫之所说:“志于道而以道正其志,则志有所持也,盖志,初终一揆者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八)。许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由于客观环境复杂多变,道路蜿蜒曲折,而人的主观认识又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往往会陷入迷途:有些人遇到困难挫折,可能会迷茫退缩,甚至干脆放弃初衷;也有些人遇到暂时的顺利,取得个别的成绩之时,会沾沾自喜,贪恋个人的享乐而改变方向。但是,理想信念能够使人坚强起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真正的人,用孟子的话说,就是“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我们所立之志,必须符合“道”,要“志于道”。这也就是说,做人不但要有志,而且要“志存高远”。不能汲汲于个人的钱色权势、暂时的得失进退。我们当然应当追逐个人的“梦”,但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我们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它也决定着我们的个人命运;我们必须把个人的“梦”与我们的“中国梦”结合起来,而且要在追求“中国梦”之中来实现自己个人的“梦”;并以自己个人的“梦”支撑起国家民族的“梦”。要以顶天立地、扭转乾坤的气魄,追求“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颜元:《颜元集·存治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近思录拾遗》)。

什么是“道”?“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韩非子·解老》)。它虽然高高在上,是“大者远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却又“道之在天下,平施于日用之间”(陈亮:《陈亮集·经书发题》)。其基本含义就是指社会发展的最终依据和根本规律,以及最理想的社会发展方向。

中国古代人民对于“道”的追求和理解,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篇里,那里详细记述了它的两个部分,即“大道”和“小康”。所谓“大道”,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大同社会”(《礼记·礼运》)。它确实尽善尽美,然而历经数千年,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大道”早已消亡,即使如禹、汤、文、武、成王、周公这类的圣贤,也无力回天,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所谓的“小康”,即“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礼记·礼运》)。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依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根据各个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又一次确定了我们自己的“道”和“梦”,那就是通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新中国,然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进入高级阶段,并最终到达共产主义,实现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彻底消灭阶级和剥削,建立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大道”。在现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道”和“梦”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即经济持续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我们的“道”和“梦”的核心,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一来,我们的“道”和“梦”会发展得更加丰富、完备和科学。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人民从古到今遇到的两种“大道”和“小康”:一个是本于天地鬼神,只有少数君子和圣人能够把握的空想;一个是立足于历史发展规律,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科学理论。这就注定了前者是无奈的怀念和憧憬,而只有后者才是科学正确的“道”。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构筑“中国梦”,才使我们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几百年才走过的路,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人民的命运,重新铸造了民族的辉煌;更重要的是,它将继续引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让伟大的中华民族迈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道”与“德”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道”是“德”的灵魂和根本,“德”是“道”的体现和延伸。“德”既是“道”在人们思想行为上的体现,同时也是实现“道”的必需。遵道本身就是德,遵道必然重德。所以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孟子更是强调要“遵德乐道”,以至于后人经常用“道德”这个概念和术语取代“德”。先秦儒家在《礼记·礼运》篇里,曾以建立小康社会为例,反复论述道德的社会作用,肯定它与宗教、法律一体,能够“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维护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甚至在他们看来,道德是比宗教和法律更为重要的宝贝。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这么看重道德?从一般意义上说,道德比宗教更现实,比法律更普遍:宗教和法律离不开道德,它们之中蕴含着道德的精神;而须臾离不开道德的人,却可以不信仰宗教,或者终生不直接触碰法律。从狭义上说,中国古代不像西方那样是“古典的古代”,而是经由“亚细亚生产方式”过渡而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血缘关系制度,因此在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道德,远比“冷冰冰”的法律更为适宜,道德作为正面力量鼓舞人们积极向上,攀升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在文化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起到了社会意识形态所起不到的作用。于是我们看到,道德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居于多么重要的地位,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发挥了多么伟大的作用。中国传统美德一直是中国人民前进的动力。

“志于道”,就要“据于德”。今天,当我们树立了自己的“道”和“梦”,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之时,首先我们必须确定与它相适应的“德”是什么,无疑,这个“德”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这个方向不能犹豫动摇。有人相信“自私是人的本性”;也有人怀疑提倡社会主义道德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都是错误的。要相信群众、相信科学,在当今中国,只有与传统美德相承接、与法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才最符合时代的潮流,反映和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最为人民群众所拥护和欢迎。

今天,我们应当像先辈那样,执于我们的“道”和“梦”,即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就必须重视和发挥道德的作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特别是要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从这里人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让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仁爱孝敬等美德深入人心。另外,要发展我们的传统道德,赋予它们以时代的意义,增添时代之内容,特别是要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我们的中国力量,以我们的道德思想和实践,支撑起民族复兴的擎天大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极其艰巨的,困难很多,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更由于我们面临情况的复杂,例如,市场经济的诸多负面影响。另外,我们现在还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正如马克思在1867年谈到欧洲大陆诸国情况时所说的:“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数千年的中华悠久历史留给我们的固然有许多传统美德,但也有许多诸如自私散漫、狭隘保守等种种不良习气,阻碍着我们前进,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足够的决心和耐心。

“志于道,据于德”,以实现“中国梦”,在履行历史和时代交给我们的这个神圣使命面前,我们伦理学工作者责无旁贷,而且必须走在前头。

上一篇:方笔之冠 9期 下一篇:“忠孝节义”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