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时间:2022-08-24 09:45:04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心得,以促进治疗成功率的提高。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科学、合理的家庭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一年内复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一年之内的复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

精神病指的是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意志、情感、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从而阻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此外,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者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1]。精神病是由于多基因缺失或重叠而引起的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性质精神障碍等,需要依靠亲朋、父母、医生的共同配合与帮助。现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8例进行分组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8~42岁,平均(34.72±2.61)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20~47岁,平均(30.53±3.27)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完善陪伴制度

家庭护理要求精神疾病患者由直系亲属陪护,为了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休息环境,原则上陪护的亲属不得超过2人。患者可以自由着装,不需要佩戴病院标志,允许在家属的陪同下在规定区域内自由活动,并且自由支配财物以及购物。为了消除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情绪波动,医院将取消统一化物品放置的管理制度,患者能够随意放置没有危险性的日常用品或者娱乐用品。为了让精神疾病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家属可以在护理人员的配合之下增加病房的温馨气氛,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融合。

1.2.2学习精神疾病知识

想要提高家庭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干预实施效果,家庭成员就必须深入了解精神疾病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症状,以便及时预防或应对突况。经研究结果显示,家属对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在很大层面上影响了患者疾病的复发率[2]。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必须学习精神疾病知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表现、情绪、睡眠的观察以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必要的情况下,家属需要及时带患者到医院就医,以免因精神疾病发作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1.2.3心理护理

出于对精神疾病患者害怕、恐惧的心理,社会上许多人群对该类患者存在着歧视、偏见的现象,导致精神疾病患者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得不到来自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因此,心理护理主要针对社会人群和患者两个部分。对于社会人群而言,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精神卫生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倡导社会群众多了解、关心精神疾病患者,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对于患者而言,其康复的根本动力来自家庭的支持。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必须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和支持,鼓励患者正面、积极地克服困难,面对疾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建设,促进其尽快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集体。

1.2.4生活技能训练

生活技能的训练主要分为日常生活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两个部分。其中日常生活的训练要求家属给予患者生活上的关怀,帮助患者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表,督促患者规律生活、健康饮食。此外,在家属的陪伴和指导之下,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家务、娱乐、健身等活动,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感,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职业技能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恢复原有的工作和技能,家属可以充分结合患者的个人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尊重患者的个性发展,从而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指导与训练,帮助患者循序渐进地恢复工作和技能。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年之内的复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比较[n(%)]

3、讨论

家庭既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缩影。而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可以视为一个重新适应、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因此,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更好更快地回归社会至关重要。对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家庭护理干预的办法,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树立治疗和康复的信心,增强患者的心理建设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家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这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核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家属介入到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能够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情绪波动,从而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与配合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均有良好的作用,其中观察组的患者家属通过完善陪伴制度、学习精神疾病知识、心理护理、生活技能训练等等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模式,相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而言,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数据表明,针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应该采用家庭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精神疾病给予科学、合理的优质家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汪灵芝.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216-217.

[2]于侠.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4,18:108-109.

[3]马达休,肖潇,周琳钧.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2,21:2229-2230.

上一篇:健康教育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