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老徐”和她的天下第一“博”

时间:2022-08-24 07:59:28

在很多人心目中,徐静蕾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她不是最漂亮的演员,不是最走红的明星,不是最著名的导演,但却以自己淡定美丽、真诚自然、知性优雅的魅力,以及大学老师、青年导演、编剧、制作人等诸多身份征服了大家。这一点,在她的博客上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2005年10月,徐静蕾第一天开博。短短的112天里,就创造了高达1000万的点击量,刷新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历史纪录。2006年3月28日凌晨更是冲破了两千万大关……有一个国外博客网站甚至帮徐静蕾计算了博客的价值,说她的博客目前价值已超过1000万美元,是最最值钱的博客。

这一价码,说起来也许空幻了一点。大家能够看到的事实是,出道多年的徐静蕾,因为博客而再次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和热点。从当初一个默默无闻的电影学院学生,到实力演员、新锐导演、知名博客……徐静蕾的每一步,都走得干净漂亮,自信从容。

别喊我“偶像”

现在想起来,考电影学院的那段日子是不堪回首的,说是像做梦再贴切不过。考电影学院是由无数新鲜恐惧和豁出去的感受组成的……

――摘自《老徐博客》2005-11-08 01:13:55

人生就像是一盒各种口味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颗会吃到什么……这句著名的电影台词,放在徐静蕾身上,也是如此贴切。

徐静蕾从小学习的是书法和绘画,父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把她当男孩一样来培养。比如说不让她练清秀的柳体,选择浑厚粗重的颜体;不让她看多愁善感的宋词,鼓励多背《出师表》这样慷慨奋进的古诗文。去少年宫学书法时,徐静蕾看见很多女孩穿得漂漂亮亮地唱歌跳舞,觉得比自己每天对着白纸黑墨好玩,眼里刚露出那么一点羡慕,父亲却立刻打消了她的念头:咱用不着学这个,这些文艺活动消磨意志、让人浮躁,不好。那时候,徐静蕾的父亲开了一家户外装潢公司。徐静蕾的字练得像模像样后,就开始给父亲打工了,帮着写招牌广告,客户看了都很满意,没人想到竟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写出来的。北京赛特商场和中央电视台梅地亚宾馆的霓虹灯招牌,就曾经用过徐静蕾的手笔。那个时候的徐静蕾,想着自己的将来,是去一家广告公司,在安静的环境里,做一份稳定的工作,恋爱,结婚,过日子……

高考那年,徐静蕾报考了中央工艺美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舞美系,但是都没考上,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她,去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没想到特别顺利地通过了。就这样,机缘巧合,当初父亲最反对的唱歌跳舞表演这样的文艺活动,成了徐静蕾在电影学院的日常功课。

1995年,正就读于大学二年级的徐静蕾,参演了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崭露头角,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和喜欢。之后几年中,电影处女作《爱情麻辣烫》让她获得了中国电影学会表演奖。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把她推到了“玉女明星”的位置。《开往春天的地铁》为她赢来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奖项……当时,徐静蕾的演艺事业正是黄金时期,媒体把她和另外3位当红明星赵薇、章子怡、周迅,一起封为内地的“四大名旦”……就在这个时候,徐静蕾却选择了一条令人意外的道路,做导演。

为什么我不能做导演

我当初之所以动了当导演的念头,是受到了我很信任的朋友的极大鼓励:试试看呗,不要把很多东西想像得很了不起,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

――摘自《老徐博客》2005-12-19 01:24:44

2002年3月,徐静蕾选择了做导演。自己动手写了一个剧本,自己投资,用30天时间,拍完了第一部导演作品《我和爸爸》。作出这个决定,令很多人大跌眼镜。那时候徐静蕾作为演员,名气正如日中天,很多电视频道都在播放她主演的各个电视剧,也不断有新的剧本送到她手里邀请她出演。但那时的徐静蕾就是想拍电影,而且下定决心要当导演。她不喜欢自己的命运总操纵在别人手上,演一部好戏,首先要别人给她一个好剧本,然后要一个好导演选中她,然后再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这里面的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了。现在,她想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么多年的积累表达出来。徐静蕾没有给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找投资商,200万元,是家人的支持,再加上她几乎全部家当……她想得很开,挣钱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做自己高兴的事嘛。

2002年3月底,徐静蕾以导演的身份开始了《我和爸爸》的拍摄。一个如此年轻的女演员第一次做导演,外界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她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如此与众不同,男主角叶大鹰是著名导演,客串角色的姜文、张元同样是导演……于是,各种版本的传闻出现了。有人说在拍摄现场每天都有字条交到徐静蕾手里告诉她该怎么拍,也有人说其实就是叶大鹰拍的。徐静蕾埋头做事,不想理会这些流言蜚语,她知道做任何解释都没有意义,拍出刻着“徐静蕾”烙印、浸着“徐静蕾”风格的电影,才是最好的证明。

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我和爸爸》,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制作的影片,之后接连荣获了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奖……第一部导演作品的成功,给了徐静蕾很大的信心。2004年,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投资高达2000万元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让她荣获了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大奖。

从那以后,尘埃落定,再没有怀疑轻视的目光投向这个年轻的女人。偶像徐静蕾淡去了,导演徐静蕾的智慧和锋芒正在慢慢盛开……这一次的转身,本来是会让她渐渐从台前到幕后,但是2005年10月开始,博客突然又把徐静蕾推到了一个更热闹的大舞台。

“老徐”的天下第一“博”

难道我的博客生涯也要开始啦?!还不太适应……等等我……适应适应……

――摘自《老徐博客》2005-10-25 00:10:57

徐静蕾第一次听说“博客”这个概念,还是在3年前。那时,有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在写博客,留了地址让她去看,并建议她也弄一个。但徐静蕾没有多大兴趣。因为那时候她对网络还不是特别了解,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她本能地采取拒绝的态度。新浪网举办博客大赛的时候,找到了徐静蕾,建议她开博客。当时,恰好是徐静蕾相对清闲的一段时间,新电影的筹备不太顺利,心情也比较郁闷,于是,她听从了助手的建议,2005年10月25日,开始写博客,博客的名字是“老徐”……老徐,是她生活中和圈子里好朋友对她的习惯称呼。

刚开始写博客,徐静蕾觉得新鲜好玩,可以发照片、配音乐,想写了就发表长篇大论,不想写了就一个字“累”,这很符合她随心所欲、真实自然的性格。于是,她在博客里写自己的日常生活、闺中密友、工作状态,写一个在出租车里养蛐蛐的司机师傅、电影院里的一对小情侣,甚至还有郑伊健、梁咏琪分手的娱乐八卦,朴实却又生动、睿智的文字,令大家看到了一个真实亲切的徐静蕾……

在那些天里,很多人深夜守候在电脑前,等待着徐静蕾更新博客内容,晚上熬不住没能等到的,早晨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老徐博客”……连徐静蕾自己都没有预料到“老徐博客”会成为热点,开博短短的112天里,就创造了高达1000万的点击量,刷新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历史纪录。2006年3月28日凌晨更是冲破了两千万大关……

2006年3月,在出版社的多次诚恳商谈后,徐静蕾终于答应出一本博客书《老徐的博客》。她对于出书一向心存尊重景仰,现在自己要出第一本书了,却只是每天匆忙写下的日志博客集,对这一点,徐静蕾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遗憾。于是在书的扉页上,徐静蕾淡淡地写着:书里面的内容,不外是些流水账和小心情,并无什么“绝对隐私”。如果没兴趣的读者就不要买了……

记者采访时,徐静蕾甚至还老老实实地说:“如果你上网很方便,可以直接看我的博客,不需要去买。”

周围有朋友拿徐静蕾开玩笑,说没见过你这样出书的,不卖力吆喝不说,还把读者往外拦。可是,饶是徐静蕾如此诚恳坦率,接下来还是有了“徐静蕾出书也落俗”、“徐静蕾用葡萄价钱卖葡萄酒”之类的说法,看了令人哭笑不得。郁闷之余,徐静蕾忍不住在博客上揶揄了一句“咸吃萝卜淡操心”。她说自己会把博客坚持写下去,因为至少从目前看来,这是一件令她高兴的事情,可以记录生活、锻炼文字、宣传电影,还可以让她直接地面对那么多真实的自由的声音……

我爱他,与你们无关

我还是相信,爱,不应该只是一种情感,而应该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改变自然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是一种懂得给予的能力,是一种接受孤独的能力,是一种不自私的能力……

――摘自《老徐博客》2005-12-10 00:29:55

徐静蕾出道以来,鲜有绯闻,但从2005年7月到现在,却有两桩绯闻闹得风生水起。先是说徐静蕾介入到张亚东和高圆圆的感情当中,还登出“亲密逛街”照片……徐静蕾看了苦笑,第二天在记者面前澄清了,可是随后的报道中却只字没登,继续说那些没影子的事,还说得有鼻子有眼。接下来,再有记者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徐静蕾被惹急了,现出了一个白羊座女子的凌厉:“有些东西我愿意说我就说了,我不愿意说,我就不说了……我觉得,我回应这些问题,就是给这些人脸了。”

而另一桩“绯闻”,则来得更是莫名了。韩寒在自己博客上写了篇文章,顺带提了一下徐静蕾,有朋友看到了,告诉了徐静蕾,她就过去看了。文章写得不错,她忍不住地笑,然后第一次给人在博客里留了言。之后,性格有那么几分相近的他们成为朋友,在MSN和博客上交流了一些对电影、书法、小说的想法,而这些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被写成了“打情骂俏”、“博客调情”……

对这样的事情,徐静蕾有些无奈。她身在娱乐圈多年,知道一个公众人物的生活状态相对普通人更透明,但是有些事情,她觉得本来就不该、也不值得与所有人分享,比如自己的爱情。

徐静蕾曾经透露,目前已有男朋友,感情稳定。但其他再多的话,她不愿意再说一个字……

现在,徐静蕾新成立了一家“鲜花盛开影业公司”,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第三部电影《梦想照进现实》,目前正在紧张地后期制作,她希望这部电影能在2006年8月与观众见面。这样一部仅有两个演员、发生在密闭空间、全靠对白和镜头调度支撑的电影,是徐静蕾的一次大胆尝试,相信会有惊喜的感觉带给大家。而未来的日子里,日益成熟淡定的徐静蕾,还值得我们一次次无限期待……

上一篇:心的下面,脚的上面 下一篇:那个和我同居的男人